【作品提要】
耶穌是一個木匠,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被上帝挑選來拯救人類的,但他不愿意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因此他采取了一種逃避職責的態度。他造十字架作為刑具賣給羅馬人,其實他想借此讓上帝改變心意,放棄對他的選擇。正當他不斷掙扎的時候,猶大找到了他,要他走出去拯救以色列人民。木匠耶穌朦朧中感到了上帝賦予的“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的使命,于是將信將疑地開始了尋道之旅,并在向圣地耶路撒冷進發的路上贏得了更多民眾的信仰。當信徒要求搗毀耶路撒冷神殿時,耶穌卻突然暈倒在地。羅馬士兵趁機對耶穌的信徒大開殺戒。清醒后的耶穌指使猶大去告發自己,以實現為世人贖罪的使命。耶穌被羅馬士兵釘到十字架上,恍惚中有一位天使告訴他上帝已經解除了他的責任。耶穌走下十字架,像普通人一樣娶妻生子……幾十年后,奄奄一息的耶穌在病榻前見到了自己從前的門徒。猶大指責耶穌背信棄義,未完成贖罪的使命,耶穌才發現身邊的天使是撒旦的化身,悔恨交加的他又回到十字架上,擺脫了最后的誘惑。
【作品選錄】
耶穌自己也沒發覺,竟大聲喊叫起來。他的心由于憤激簡直要爆裂了。他想站起來,立刻就跟隨上帝的足跡前進,但是他忘記他的雙腿已經軟弱得根本無法支撐身體,剛剛搖搖晃晃地站起身,馬上就癱倒在地。他兩眼望著火熱的天空,高聲大喊:“我沒有這樣的力氣。你沒看到嗎?我是個軟弱無力的人,你為什么要選中我?我實在受不了了!”就在他這樣大喊大叫的時候,他發現面前出現了一塊黑乎乎的東西——是那只腸肚已經被撕開的替罪羊,正懸空站著。他想起當時他探身往坑里看的時候,曾發現自己的面影顯露在死羊呆滯的眼睛里。“我就是一只羊,”他喃喃地說,“上帝把它放在我經過的路邊,告訴我我是什么,該往哪里走……”突然他哭了起來。“我不想……我不想……”他喃喃地說,“我不想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救救我吧!”
他就這樣蜷著身子,哀哀哭泣。不知過了多久,刮來一陣和風,油脂和死尸的臭味消失了,空氣變得清新起來。耶穌聽到了水聲,聽到遠處傳來手鐲的敲擊聲和笑聲;他聽到這些聲音離他越來越近。他感到自己的眼皮、腋窩和喉嚨都開始清涼了。他抬起眼睛。面前一塊石頭上,一條生著女人的眼睛和胸脯的蛇正舔著嘴唇看著他。耶穌嚇得往后一縮。他看到的是一條蛇,一個女人,還是沙漠里的一個狡獪的魔鬼?盤繞在天堂禁樹上誘惑第一個男人和女人犯罪的不正是這樣一條蛇嗎?他又聽到笑聲和一個女人的嬌媚的語聲:“我很可憐你,馬利亞的兒子。你剛才喊:‘我不愿意這么孤單。救救我!’我可憐你,所以來了。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我不要你。我沒有叫你來。你是誰?”
“你的靈魂。”
“我的靈魂!”耶穌喊道。他被嚇壞了,連忙閉上眼。
“是的,我是你的靈魂。你不愿意一個人呆著。你的始祖亞當也有過同樣的恐懼。他也呼喊求救過。后來他的肉體和靈魂結合到一起了,一個女人從他肋骨里出來,成了他的伴侶。”
“我不要你,不要你。我記得你給亞當吃的禁果。我記得拿著彎刀的天使!”
“是的,你都記得,所以你才痛苦,你才喊叫。你找不到你的路。我要給你指一條路。給我你的手。不要向后看,不要回憶任何事。你只要看著我乳房;它們會給你帶路的。跟著我的乳房走,我的丈夫。它們知道把你帶到哪兒去。”
“你是要把我帶到罪惡里去,把我帶到地獄去。我不跟你走。我的路是另一條。”
蛇譏嘲地哧哧笑起來,露出尖銳的毒牙。“你是想跟著上帝走,走老鷹的路?你這只肉蟲!你一個木匠的兒子想把全人類犯的罪都擔承下來?你自己的罪還不夠你承擔的?你要拯救世界,多么狂妄的想法!”
她是對的……她是對的……耶穌想,身體抖個不停。想拯救世界是多么不自量力啊!
“我有一個秘密告訴你,親愛的馬利亞的兒子,”蛇又用甜絲絲的聲音說,眼睛閃著亮光。她像一股水流似地從石頭上滑落下來,扭動著五彩斑斕的身體向他爬過來。她爬到耶穌腳下,爬上他的膝頭,身體盤繞起來,一下子跳到他腰上、胸上,最后趴到他的肩膀上。耶穌不由自主地側過頭來,聽她講話。蛇舔著耶穌的耳朵。她的聲音有很大的誘惑力,好像來自很遠的地方,來自加利利,來自革尼撒勒湖。
“抹大拉……抹大拉……抹大拉……”
“什么?”耶穌哆嗦了一下說,“你說什么,抹大拉?”
“……你要救的是抹大拉!”蛇用命令的語氣說,“不是人類。忘掉人類吧。你一定要救抹大拉!”
耶穌想把蛇從肩膀上甩下去,可是蛇卻挺著腦袋,舌頭繼續在他耳朵上顫動著。“她的軀體清馨、美麗,完美無瑕。雖然世界各地的人都為她傾倒過,但上帝還是把她許給了你。從你孩提時代起,她就是你的。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就是為了叫他們成雙作對,就像有了鎖就必須有鑰匙一樣。你就是鑰匙,去把她打開吧。你的孩子們正在她的身體里面等著你,他們還都沒有知覺。去吧,去使他們從麻木中蘇醒,叫他們站起來走到外面的陽光中來……聽見我跟你說的沒有?抬起眼睛來,做一個動作叫我知道。只要點一下頭,親愛的,我馬上就把你的妻子用一張新床帶給你。”
“我的妻子?”
“對了,你的妻子。你不妨看看上帝是怎樣把耶路撒冷嫁出去的。世界各地的人都踐踏了她,但上帝為了救她還是叫她出嫁了。先知何西阿不是聽了耶和華的話要了滴拉音的女兒,娶了淫婦歌篾嗎?為了拯救馬利亞·抹大拉,你要同她睡覺,要生孩子,這是上帝的命令!”
蛇這時已把她那緊硬的、涼涼的、圓圓的乳房貼在耶穌胸上,身子扭來扭去,慢慢地把耶穌纏起來。耶穌面色蒼白,緊閉雙目,他看見抹大拉的豐滿而堅實的身體沿著革尼撒勒湖畔蠕動著,看見她眼望著約旦河悲嘆。她伸出雙手——她去尋找自己。她體內懷著幾個嬰兒,那都是他的。他只要眨一眨眼,只要略微示意一下,愿望立刻就能實現——那是多大的幸福!他的生活要起多大的變化!安詳、恬靜,他又變成一個人了!這是他渴望要走的路,這一條路!他就回到拿撒勒,回到母親家里,同兄弟們也都和解了,拯救世界,為人類奉獻生命,那只不過是年輕人的愚蠢、一陣心血來潮。感謝抹大拉——上帝保佑她!自己的狂妄癥就要治好了,他就要回到自己的作坊里,重拾舊業,再給人們制作木犁、搖籃和馬槽了。他會有許多孩子,成為一家之主,重新過上人的生活。種地的人都會尊敬他,看見他走過來都起身打招呼。他工作一周,星期六穿上妻子抹大拉為他親手織作的干干凈凈的絲麻衣服,戴上值錢的頭巾,金指環,到會堂去聽道。他將同有身份的長老坐在一起,當那些瘋子似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滿頭大汗、渾身顫抖、慷慨激昂地解釋圣經的時候,他只是平靜地、漠然聽著。他暗自竊笑,卻又不無同情地看著這些神學家。他們在怎樣解釋圣經呀!他自己才是按照圣經的告誡生活的。娶妻生子,制作犁槽搖籃,這才是對圣經的真實無言的解釋……
他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沙漠。白晝已經過去,太陽又一次沉到地平線下了。蛇仍然貼在胸口上等待著。她從容不迫地、魅惑地咝咝叫著,于是夜空里蕩漾起一首輕柔、哀傷的搖籃曲,沙漠像一個母親似地開始搖蕩、哼唱起來。
“我在等著呢……我在等著呢……”蛇又發出誘惑的聲音。“夜來了。我冷。決定吧。天國的門要開了,不是為我,是為你。決定吧,親愛的。抹大拉等著呢……”
耶穌嚇得身體都要癱瘓了。他正要張嘴說出“是”字的時候,忽然覺得有人正在空中看著他。他驚懼地抬起頭來,發現半空里有兩只眼睛,兩只像夜一樣漆黑的眼睛,眼睛上兩條白色的眉毛一蹙一張,示意叫他說不,叫他千萬不要答應。耶穌的心抽縮到一起。他用哀求的目光向上看著,仿佛想高聲喊叫: 別管我啦,同意我吧,不要生我的氣!那雙眼睛射出怒火,眉毛叫他心驚膽戰地擰到一起。
“不!不!不!”耶穌大喊,兩顆大淚珠從眼睛里落下來。
蛇突然蠕動起來,離開他的身體,接著一聲悶響,炸成無數碎片。空氣里彌漫著一股臭氣。
耶穌撲到地上,嘴、鼻孔和眼睛沾滿了沙子。他的心變成一塊空白。饑餓、干渴都已忘記,他痛哭起來。他哭得非常傷心,好像在哭死去的妻子和兒女,他像在哭自己被毀掉的幸福生活。
“主啊,主啊,”他啃著地面的沙土喃喃地說,“天父啊,你難道就一點不憐憫我?我會照你的意旨去做的;我已經對你說了幾百次、幾千次了,你還要我以后再說多少次?我這一輩子只能顫抖,我要抗拒一切誘惑。我永遠叨念著: 我按照你的意旨去做。”
他就這樣一邊喃喃不休地叨念,一邊啃著沙土,昏昏地睡著了。當他肉體的眼睛閉上以后,他那靈魂的眼睛睜開了。他看見蛇的魂靈像人體一樣粗細從夜的一端伸到另外一端。她躺在沙地上,一張血紅的大嘴張著,緊挨在自己身邊。嘴前邊有一只五色斑斕的鷓鴣正哆哆嗦嗦撲打著翅膀,掙扎著想要飛開。它的羽毛因為恐懼而豎立起來,嘴里發出微弱的哀鳴,但卻身不由己地向蛇口跌滾過來。蛇一動不動地用眼睛盯住它,張著大嘴。它一點也不慌忙,因為這只小鳥已經命定是她的口中食了。鷓鴣的兩只小腿不住打顫,踉踉蹌蹌地一步一步向大嘴走近。耶穌站在旁邊看著,也同鷓鴣一樣顫抖起來,天快亮的時候,小鳥已經緊挨著蛇的嘴了。它又顫抖了幾下,很快地回頭望了一下,好像要看一看有沒有人來救它。突然,它把脖子一伸,首先是頭,接著是腳,全身被吞進血口里。嘴閉上了。耶穌仿佛還能看到一個血肉模糊的毛團和兩只紅寶石顏色的小腳正一點點落進大蟒蛇的肚子里。
耶穌嚇得魂飛魄散,一下子從睡夢中跳起來。太陽正在升起,大漠變成一片玫瑰紅色波濤洶涌起伏的沙海。“那是上帝,”他顫抖著說,“鷓鴣就是……”
他沒有能把話說完;他沒有勇氣把自己的思想完全說出來,但是心里卻在想: ……人的靈魂。鷓鴣是人的靈魂。
連續好幾個時辰他一直埋頭沉思。太陽已經升得很高,把沙子都點燃起來。陽光射穿耶穌的頭皮,照進他身體里面,把他的喉嚨、臟腑完全烤干。腸子成了秋天沒有采摘一直掛在架子上的干葡萄串;舌頭粘到上顎上;皮膚一層層脫落;骨頭突露出來;指尖也都變成青色的了。
時間的概念在耶穌心里變得非常小,小得像一次心跳,同時又變得非常大,大得像死亡。他早已不再感覺饑餓和干渴,也不再想念孩子和妻子了。他的整個靈魂都凝聚在兩只眼睛里。他還在看——其他一切都無所謂了,他在看。到了正午,他的視力也模糊了。世界從他眼前消失了,只有一張巨口在他前面什么地方張著,嘴的下頜是大地,上頜是天空。他渾身抖動,伸著脖頸,拖著兩條腿一步步向這張大口走去……
白天和黑夜交替過去,像一道白色閃電和一道黑色閃電。一天午夜一頭獅子走來,站在他前面,威武地搖著鬃毛。獅子發出人聲說:“歡迎你到我的洞穴里來,勝利的苦行僧。我向一個戰勝了小善小德、拋棄了世俗歡樂同幸福的人致敬。我們都不喜歡這些容易到手的東西;我們的目光永遠落在巨大的事業上。抹大拉并不值得你費力爭取。我們要娶作妻子的是整個人世。快來吧,新郎!新娘子已經在焦急地嘆氣,天空的燈火已經燃亮,賀客也都到齊了。咱們還不快去?”
“你是誰?”
“是你自己——是你心里和腰間的饑餓的獅子。夜里我總是圍著一些羊圈游蕩,就是說圍著世界上各個王國游蕩,掂算著要不要跳進去飽餐一頓。我從巴比倫跑到耶路撒冷,從耶路撒冷跑到亞歷山大,從亞歷山大跑到羅馬。我一路大吼:‘我餓了,你們都是我的口中食。’天亮以后,我又重新進到你的身體里躲起來;可怕的獅子變成了一只羔羊。我假裝成一個可憐的苦行僧,摒棄一切欲望,好像只吃一粒麥、只喝一口水就能生活。我又假裝成一個天真無邪的人,討好上帝,稱他作父親。可是我心里卻感到這樣很可恥。于是我變得兇暴,一心盼望著黑夜,我就能拋下羊皮大聲咆哮,我就能四處游蕩,把我的四只巨爪踏上巴比倫、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和羅馬。”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我從來沒有想要什么人間的王國。天國對我已經足夠了。”
“不是這樣的,朋友,你在欺騙自己。天國對你還不夠。你不敢正視你的內心,不敢往更深的地方看看——看到我……你為什么斜著眼睛看我?你以為我不懷好意么?你以為我是那狡詐的魔鬼派來的誘惑,預備把你引入歧途么?你這沒有腦子的苦行僧,你就認為外界的誘惑這么厲害?堡壘是要由內部奪取的。我是從你內心最深處發出來的聲音;我是你身體里的獅子。你披著一張羊皮哄騙世人走近你,為的是要把他們吃掉。你還記得,你還很小的時候有一個女巫看過你的手紋給你算過命。‘我看見很多星,’她說,‘很多十字架。你要成為國王。’你干嗎裝得忘記了?你沒有一天不想起這件事。起來吧,大衛的兒子,快走進你的王國里去吧!”
耶穌低著頭聽著。他逐漸聽出這聲音來了;他逐漸憶起過去在夢中曾聽到過這個聲音。有一次是在他小時候挨了猶大一頓毒打以后,另一次是他離開家到外面游蕩了幾天,后來因為肚子實在太餓,只好又難為情地跑回家來,可是兩個哥哥,跛子西蒙和虔誠的雅各都站在門口把他嘲罵了一通。一點不錯,這兩次他都聽到這只獅子在他身體里面吼叫過……就是不久以前,當他扛著準備處死那個奮銳黨徒的十字架從憤怒的人群面前經過時,他看到每個人都厭惡地瞪著他,紛紛躲避他,這只獅子還在他的身體里面狂叫亂跳,幾乎把他摔倒在地……
現在它又來了,在這樣一個寂無一人的深夜里。看,這只怒吼的獅子已經從他身體里跳出來,面對面地站在他跟前。它在耶穌的身上蹭來蹭去,尾巴嬉戲地甩動著,一會兒身影消失,一會兒又重新出現,倒好像在耶穌身上進進出出似的……耶穌覺得自己的心逐漸憤激起來。這頭獅子說得很有道理,他想。這一切我已經受夠了。受苦挨餓,含羞忍辱,伸出另一邊臉叫人打嘴巴,我都受夠了。很久以來,我一直在討好吃人的上帝,叫他父親,只為了叫他不要再發脾氣。在家里,我聽到的是兄長的咒罵和母親的悲泣;在外面,我碰到的人嘲笑我。我破衣爛衫,光著兩只腳,走過市場卻沒有錢買蜂蜜、買酒,更沒有錢買女人的笑臉。我只能在夜里大膽乞求上帝把這些東西帶給我,叫我品嘗一下,擁抱一下幻夢。這一切我已經厭膩透頂了。我現在要站起來了;我要挎上祖先傳給我的寶劍——我不是大衛的兒子嗎?——走進我的王國里。獅子說得太對了,什么理想啊,彩云啊,天國啊,我都不要了。石頭、土地和肉體——這才是我的王國!
他站起身來。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居然跳起來,佩帶上寶劍,佩帶上無形的寶劍,像雄獅般地大聲咆哮。他準備好了。“前進!”他喊道,轉過身,但獅子已經不見了。這時他聽見頭頂上有人哈哈大笑,接著是一聲高喊:“看吧!”一道閃電從天而降,卻在天空凝固住,像高懸的一柄利刃。閃電指著地面上幾座大城,城墻、塔樓、房屋、道路、廣場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四周是廣闊的原野,連綿的山脈和汪洋大海。巴比倫左右,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左右,海的彼岸是羅馬。他又一次聽見那命令的聲音:“看吧!”
耶穌抬起眼睛來。一個黃翅膀的天使頭朝下倒懸在天上。四面響起了一片悲嘆聲;四座王國里的人高舉著雙臂。但這些人的手一只只落下來,麻風病已把它們嚼爛。人們張口呼救,但他們的嘴唇也受到麻風病腐蝕,從臉上紛紛掉下來。街道上遍地都是腐爛的手、鼻子和嘴。
耶穌正在抬起胳臂喊:“饒恕吧,上帝,可憐可憐人類吧!”第二個天使又出現在天上。這個天使生著帶斑紋的翅膀,腳上、脖子上系著鈴鐺;他也是頭朝下飛來的。整個人世忽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狂笑聲,人人仰天大笑。已經染上麻風病的病人,這時神經也錯亂了。他們到處亂跑,從殘缺不全的肢體里發出陣陣瘋狂的嘩笑聲。
耶穌嚇得渾身發抖,連忙把耳朵堵住。這時生著紅翅膀的第三個天使像一顆流星似地從天而降。地上噴起四個火柱,四股濃煙滾滾升起,天空黑煙迷漫,連星光都被遮住了。很久很久,刮來一股輕風把煙霧吹散,耶穌才重新看到世面。四個王國已經化作四個巨大的灰堆。
空中又一次響起耶穌聽到過的那個聲音:“看吧,可憐蟲,這就是你想占有的王國。你剛才看見的是我的三個可愛的天使: 麻風病、瘋狂和烈火。上帝的日子,我的日子已經來了!”隨著這一雷鳴般的轟轟巨響,天上的閃電又消失了。
黎明發現耶穌俯臥在地上,臉埋在塵沙里。夜間他一定從石頭上滾落到地上,他一定哭了一整夜,眼睛到現在仍然紅腫、刺痛。他向四周看了看。這一廣闊無垠的沙漠會是他的靈魂嗎?沙漠在他面前搖搖晃晃,仿佛有了生命。他聽到了尖叫聲、嘲笑聲、哀哀的哭泣聲。很多形狀像兔子、松鼠和鼬鼠的紅眼睛小動物一跳一蹦地向他湊過來。這一定是瘋狂,他想,瘋狂來吞噬我了。他大叫一聲,小動物都不見了。他面前站著一位頸上掛著半輪明月、眉間閃耀著一顆明星的大天使。大天使正把綠色翅膀展開。
耀目的光輝叫耶穌不得不把眼睛遮起來。“大天使。”他輕輕叫了一聲。
大天使把翅膀收攏回來,對耶穌笑了笑。“你不認識我了?”他說。“你不記得我了?”
“不記得,不記得!你是誰?你快走吧,大天使!你要把我的眼睛刺瞎了。”
“你不記得了?小時候你還不太會走路,你常常扶著門框或者拉著母親的衣服邊喊,心里拼命大喊: 上帝,你叫我當上帝!上帝,你叫我當上帝!上帝,你叫我當上帝!”
“那是無恥的褻瀆行為,你別再提了。是的,我記得這些事。”
“我就是你內心的聲音。那時候就是我在喊。我還一直在喊,可是你非常害怕,假裝沒聽見。這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一定要聽我的。時間已經到了。早在你降生之前,我就選中了你——在億萬人中我選中了你,我在你體內施展威力,放射光芒,阻止你滿足于小善小德,貪婪塵世的歡樂和幸福。我把你帶到這里的沙漠。當那個女人來到這里時,我就把她打發走,當人世的王國出現時,我同樣也使它們被消滅掉。這些都是我做的,是我,不是你。我這樣做是為了把你保存下來,叫你接受一個更重要、更艱巨的使命。”
“更重要……更艱巨……”
“小時候你夢想什么?不是想當上帝嗎?你要成為上帝的!”
“我?我?”
“不要退縮,不要呻吟。你就是要成為上帝,你已經成為上帝了。你站在約旦河里的時候有一只鴿子在你頭上說了幾句話。你想它說的是什么?”
“告訴我,告訴我它說了什么!”
“‘你是我的兒子,我的獨生子!’這就是野鴿傳達給你的信息。那不是一只野鴿,那是天使長加百列阿。所以我要向你禮拜,兒子,上帝的兒子!”
兩張翅膀在耶穌的胸內撲打。他覺得一顆巨大的、桀驁的啟明星在自己的眉宇間放射著灼熱的光焰。從他的心底升起一聲呼喊: 我不是凡人,不是天使,不是你的奴隸,阿多奈,我是你的兒子。我要坐在你的寶座上審判生者和死者。我的右手將拿著一個球體——世界,由我戲耍。快給我你的位子叫我坐下。
他聽到空中響起了哈哈大笑聲,嚇得抖動了一下。天使不見了。耶穌發出一聲刺耳的尖叫:“魔鬼!”一下子伏臥在地上。
“我還會看見你,”那嘲弄的聲音說,“我們有一天還會見面——不久以后!”
“永遠不會了,魔鬼!”耶穌吼叫道,臉仍然埋在沙子里。
“很快就會見面,”那聲音又說了一遍,“到逾越節我們就見面了,你這可憐的倒霉鬼!”
耶穌開始號哭起來。大顆大顆的滾熱淚珠落在沙子里,洗滌、凈化著他的靈魂。傍晚的時候刮起了一陣清涼的風,太陽變得柔和了,把遠山染成粉紅顏色。這時耶穌聽到一聲溫和的召喚,一只無形的手摸著他的肩膀。
“起來吧,上帝的日子已經到了。快去把這個消息帶給世人,告訴他們: 我來了。”
(董樂山、傅惟慈 譯)
注釋:
何西阿娶淫婦歌篾的故事見《圣經·舊約》《何西阿書》第1章。
【賞析】
對中國讀者來說,耶穌基督總是顯得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一年比一年熱鬧的圣誕節,以及在各種文本中出現的關于他的故事,比如他的母親瑪麗亞是以童貞之身生下了他;比如他曾經讓瞎子復明,讓死人復生;比如他有12個門徒,最后被猶大出賣而被釘死在十字架,3天后復活……但是,對于西方傳統中根深蒂固的基督教精神,我們依然是陌生的。雖然中國也有“士為知己者死”,或者為了完成某種事業而獻身,但那都是有相當明確的目標的。要為了替天下所有人贖罪而死,這在我們的思維方式看來,未免有點不著邊際。至于別人打了你的左臉,你要把右臉也伸出去給人打之說,更加有點不可理喻了。所以,讀《圣經》,常常會覺得那些故事有些神奇,又有些縹緲。對于不信仰基督教的人而言,對真實性的懷疑總會成為一種隔膜。
希臘作家卡贊扎基斯的小說《基督的最后誘惑》,走的是重寫經典的路子,必然也就融入了作者對于經典的理解。卡贊扎基斯對于耶穌走上十字架的過程作了更為人性化的闡述。在他看來,耶穌一生都在經歷靈與肉的斗爭,一生都在經歷各種誘惑。他和我們一樣害怕死亡,害怕孤獨,充滿欲望。因為描寫這樣一個凡夫俗子式的基督,他受到了教會的強烈譴責,他們認為基督的形象被“抹黑”了,這是無法容忍的。可是,卡贊扎基斯卻另有深意。正如他自己在小說的序言中所說:“我寫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給正在痛苦掙扎的人們提供一個典范,叫人們看到不該懼怕痛苦、誘惑或死亡,因為這三者都是能征服的,而且他們已被征服了。耶穌受過痛苦,從那時起痛苦就成為神圣的義務;耶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一直同誘惑斗爭,誘惑終于被擊敗;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從這一刻起,死亡就永遠被征服了。”
小說中耶穌經歷了多次誘惑,節選的是他進入沙漠尋求與上帝的溝通的一段。這一段文字是比較關鍵的,可以說是耶穌意識的一個轉折點。他本來希望上帝可以用愛來救贖一切,而非施洗者約翰所說的用“斧子”,即用殘酷的斗爭消滅一切惡,重新建立一個世界。從一開始,他就害怕自己被上帝選中,因為他隱約意識到這是一條痛苦的道路。他覺得自己軟弱無力,而上帝的召喚卻仿佛利爪刺入他的腦海,讓他無處逃遁。如今他進入沙漠,想尋求一個答案: 上帝到底要他做什么?可他卻看見自己的未來就是那只替罪的羔羊,要替天下所有有罪的人去死。這個答案讓他一時間無法接受,他感到特別孤單,于是各種誘惑便紛至沓來。
代表世俗生活的蛇首先出現了。她誘惑他放棄拯救全人類的夢想,而是拯救愛他的抹大拉,和她結婚、生子,過平凡人的生活,過安詳恬靜的生活。耶穌陷入了對蛇描繪的美好生活的幻想,那幸福的感覺讓他不由自主地想要得到。可是,正當耶穌要說“是”的時候,他仿佛看見上帝的怒目,于是流著淚喊出了“不”。他的淚水和喊叫表達了他對于舍棄這種生活有多大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并不是因為對上帝的信仰而拒絕世俗生活,而是因為他害怕!他看到上帝的怒火,不得不喊出了與自己意愿相反的話。這對理解卡贊扎基斯筆下的基督形象至關重要——在沙漠里,哪怕是在誘惑面前,耶穌的正確選擇也更多地基于他內心中對于上帝的恐懼。
之后,是代表他內心強大力量的獅子出現了,它用人間榮耀作為誘惑。那披著羊皮的獅子的比喻讓耶穌害怕,可是害怕中他分明能感受到自己體內的這種想要反抗的力量曾經多次出現。他又被說動了,甚至恍惚間舉起寶劍前進,放棄天國而轉向人世中的王國。只是上帝的力量比他體內的獅子更為強大,上帝向他展示了人世毀滅的樣子,讓他看清楚所謂的王國只是一片廢墟。
最后,惡魔化身天使到來,給他的誘惑恰恰是成為上帝之子。小說一開始我們就能讀到他一直感受到自己是被選中的人,即宗教意義上的“選民”。對于凡人而言,這種想法無疑是瀆神的,是罪過,所以他一直在逃避。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跡象讓他越來越覺得,自己似乎就是上帝的兒子。而成為上帝也成了耶穌欲望的一個方面,他既害怕自己的這種瘋狂體認,又在幻象中狂妄地讓上帝讓位于他。最后,又是天空中上帝的笑聲讓他清醒過來。
就這樣,沙漠中的耶穌一次次地陷入誘惑,又一次次地由于上帝的力量而沒有誤入歧途。他害怕上帝的力量,屈服于上帝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他身上軟弱的地方。可是,哪怕自己的肉體和思想仍然對未來的道路充滿疑惑,他究竟還是在上帝的步步指引下經受了種種考驗,同時也認清了自己的道路——愛確實可以拯救世界,但代價卻是他自己的死亡。性格軟弱的他聽從了上帝的旨意,走上了救贖世人的道路,而一旦走上了這條道路,他就顯示出了更多自己的力量和選擇。小說中,當他再次站在他的門徒們面前的時候,他的樣子都變了,門徒們好像看到了嚴厲的施洗者約翰而不是他們那個溫柔親切的老師,那是經受了誘惑的耶穌,更堅強的耶穌。他再也沒有回頭。
就這樣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十字架。但在十字架上他又產生了和沙漠中的第一個誘惑相差無幾的幻覺: 娶妻生子、播種收獲、造房養老、兒孫繞膝,他幸福滿足。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從幻覺中清醒,回歸到上帝的十字架。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這時的選擇已經和上帝的權威無關,不再出于恐懼,而出于對信仰的追求,出于對人世罪惡的一力承擔。小說并沒有寫到他的復活,他只是喊了一聲:“已經完成了!”對于耶穌而言,是否復活并不是關鍵,關鍵是他是否能在十字架上獻身。
正是由于卡贊扎基斯本人也面對著這樣靈與肉的對抗,他才能把耶穌的痛苦寫得如此真切,進而觸動每一個讀者的靈魂。無論你是否信仰上帝,無論你是否有神學的基礎,你的一生又何嘗少過內心的斗爭?有哪個人能逃避在理想和現實、欲望和理性之間的徘徊掙扎?誰沒有經歷過追求理想的疲憊和面對現實的失望呢?作者把人性中固有的靈肉掙扎放大在了耶穌身上。正如作者自己所言:“這本書不是一部傳記,它是每一個痛苦掙扎的人的自白。本書出版后,我也就盡了責任,一個不斷掙扎、飽嘗痛苦、但卻抱著無限希望的人的責任。”
當然,小說并不是基督教教義的宣揚,而是相當生動可讀的。小說一開始耶穌對于上帝召喚的痛苦逃避直接就抓住了讀者的心,而之后一個一個出現的人們所熟知的人物,則被作者顛覆。耶穌的門徒們比耶穌更怯懦、優柔寡斷,他們跟隨他很少是因為信仰,更多是因為切身的利益。第一個承認耶穌是彌賽亞的彼得,像風向標一樣,表態永遠不會拋棄老師,卻在形勢不妙時第一個否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他的靈魂罵自己是膽小鬼、撒謊鬼、叛徒,他的身體卻無法站出來和老師站在一起。拿但業、腓力、多馬在危險時偷偷溜走,他們一開始舍棄自己的漁船、羊群、小生意的時候就是為了以此來換取天國,對他們而言跟隨耶穌只是一種“投資”。當眾門徒看到死人復活,覺得老師要登上寶座了,要論功行賞了,居然在怎么分配犒勞的問題上吵了起來,甚至差點動手打架。而被世人唾罵的猶大,在小說中卻成了最勇敢、堅定、忠誠的門徒,而且他擁有自己的思想:“我不說空話,我不像彼得那樣喜歡講空話,只要你握著斧子一天,我就跟你在一起一天。你拋棄了他,我就拋棄你。”就是這個猶大,聽從耶穌的安排“出賣”了耶穌。可以說,在小說中,猶大是比耶穌更勇敢的人。這些人物形象作者都塑造得特別成功,也構成了小說別樣的魅力。
經典的重寫,總是懷著對當下社會的理解。生存的壓力和無奈難以避免,這在哪個年代都是一樣的。只是,信仰的缺失使我們的精神愈發孱弱,而我們也很少能意識到這種孱弱。掩卷之余,體會一下信仰的力量,或許我們又會重新燃起希望。信仰的力量,就是給自己一個方向,然后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其過程中的斗爭越多,歧路越多,選擇越多,越顯示出堅持的力量。而在每個人的心中,也一定有著信仰的火花,喚醒它吧,那是自我的力量!
(章曉俊)
上一篇:《基度山恩仇記·大仲馬》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堂吉訶德·塞萬提斯》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