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白朗寧·至善》經典詩文賞析
歲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都在一只蜜蜂的袋里,
礦藏的全部美妙和富裕都在一塊寶石的心里,
在一顆珍珠的核里有著大海的全部陰陽。
馨香和芳菲,陰和陽,美妙、富裕,
以及——遠遠超過它們的——
比寶石更光輝的真誠,
比珍珠更純潔的信任,——
宇宙間最光輝的真誠,最純潔的信任——
一切對我來說,
都在一個姑娘的吻里。
(阮珅 譯)
寶石、珍珠……這些都是物質世界中十分稀罕的東西;真誠、信任……又都是精神世界中難得的品質。本詩前八行用不同的比喻,極力突出了宇宙間一切最美好的事物,而這些對詩人來說, “都在一個姑娘的吻里”。這最后兩行才點明主題。
這原是一首充滿哲理的愛情詩。 讀者不禁要問: 這姑娘是誰?她就是伊麗莎白· 巴萊特, 后來的白朗寧夫人。 白朗寧的一生和詩歌同他對伊麗莎白 · 巴萊特的一片至誠戀情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他倆見面以前通過詩歌創作而認識, “神交”久矣, 先是通信, 而后才相約見面。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們互相傾慕著, 在頻繁的書信往來中討論詩歌, 討論人生,討論“一切”。
按照世俗的觀點, 他倆的愛情并不是那么 “美妙”的。 女詩人比白朗寧大六歲, 時年三十九, 韶華已逝, 更何況是一個病殘的身軀!白朗寧沖破了種種阻力, 以他的真誠叩開了那扇因為自卑而緊鎖的心扉。 姑娘的父親冷酷而專橫, 極力反對, 但這并沒有使白朗寧退卻,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和心愛人溶為一體,就象把自己的生命和詩歌熔鑄在一起一樣。 于是他們在教堂里秘密結婚, 以后離家出走,定居異國他鄉,在一起度過了十五年的幸福生活,沒有一天分離。
這首詩, 我們不妨看作是一篇愛情的宣言。 白朗寧確確實實實踐了他在詩中的表白: 對愛情忠貞不渝, 對詩歌矢志不移, 一生追求生活中和事業上 “至善”至美的崇高精神境界。 在一百多年前資本主義的英國, 在那個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里, 產生了這樣的詩, 產生了白朗寧夫婦這樣的詩人, 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作為后世人, 我們可以從中汲取些什么呢?
(曾彥一)
上一篇:〔芬蘭〕索德格朗《秋天最后的花朵》賞析
下一篇:〔英國〕休姆《落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