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的朋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4 彩色片 90分鐘
蘇聯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編劇:尼可拉依·加里奇 康斯坦丁·伊薩耶夫 攝影:亞歷山大·馬奇松 主要演員:瓦西里·梅爾庫里耶夫(飾涅斯特拉托夫) 鮑里斯·契爾柯夫(飾奇若夫)亞歷山大·鮑里索夫 (飾拉賓)
本片獲1954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劇情簡介】
涅斯特拉托夫、奇若夫和拉賓是三個有著30年友誼的好朋友。當他們還都是十來歲的孩子時,三個人都住在莫斯科郊外一條小河旁。他們常常乘著一只小木船在河上飄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乘一艘新船航行到祖國遙遠的地方。
這3個少年雖然是好朋友,但性格卻不相同。拉賓老成持重,愛擺弄小動物,外號叫“貓老爺”,奇若夫調皮機靈,綽號叫“黃雀”;涅斯特拉托夫愛吹牛,被稱作“火雞”。可是每當他神氣活現的時候,兩個小伙伴就要把他的頭按到水里,讓他“清醒清醒”。
30年過去了,3個小伙伴早已成人,并且各有所成。拉賓成了畜牧專家,奇若夫是外科醫生。涅斯特拉托夫地位最高,他不僅成了蘇聯建筑事業管理局的領導人,還是科學院院士。
可是這3個好朋友并沒有忘記30年前的愿望:一起到遠方去航行。于是在一個風光明媚的夏日,拉賓約上奇若夫,一齊去找涅斯特拉托夫,去實現兒時的夢想。
他們來到建筑管理局的接待室,看見那里有20多人焦急不安地等待著涅斯特拉托夫的接見。特別是一個叫卡嘉的年青姑娘,她對接待室的秘書說,她是從很遠的卡瑪河邊吐庫爾巴依市來的,他們那里正在建設一座畜牧城,需要用大量磚。當地盛產一種紅色硬灰磚,質量很好。而建筑管理局卻只批準他們用矽酸鹽磚,而這種磚要從400公里外運來。她來找涅斯特拉托夫解決這個問題,已經來了7天,還沒有見上一面……
接待室的秘書顯然對這類事已司空見慣。他一口咬定涅斯特拉托夫不在局里,然后又傲慢地說:“假使隨便什么人都能來找涅斯特拉托夫院士的話,那還得了!”
拉賓和奇若夫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當他們對秘書說明來意后,秘書說“首長”正在幾個建筑工地上視察,讓他們挨個去找。拉賓和奇若夫跑了一天,也沒找到涅斯特拉托夫。等他們疲憊不堪地在傍晚又來到建筑總局的時候,看見涅斯特拉托夫正從自己的辦公室送客出來。原來這一天他一直在辦公室,而他的秘書卻把他的兩個老朋友“遛”了一天。
遠航的計劃還是實現了。但現在拉賓和奇若夫已經有了新的主意。他們準備先乘火車去卡馬河邊的烏發市,然后從那里再乘船向遠處航行。在火車站,當大腹便便的涅斯特拉托夫習慣成自然地向軟席豪華車廂走去的時候,兩個老朋友卻把他拉進硬臥車廂,在嘈雜擁擠的車廂里,涅斯特拉托夫坐立不安。他只好躺在鋪上不起來,以示抗議,只有當兩個朋友去餐車吃飯的時候,他才偷偷吞吃自己帶的夾肉面包。
到了烏發市的卡瑪河邊,涅斯特拉托夫以為這回總可以乘大型游船航行了。誰知拉賓和奇若夫卻把他帶到一個特制的木筏上。這只木筏很寬,上面搭著棚子,里面居然還有三張床和炊事用具。原來這是拉賓和奇若夫事先請葉爾馬克號輪船的員工制造的。于是,這3個老朋友就開始了夢想已久的遠航。
涅斯特拉托夫已經多年沒有過過這種“底層的生活”了。一開始他極不習慣,首先是擔驚受怕,惟恐木筏出事。其次是在木筏上一切要自己動手。做飯洗衣服,樣樣都得來。于是,他狠狠地發過幾次脾氣。可他的兩個朋友一看他又要神氣活現,就決定照“老辦法”教訓教訓他——把他的頭按到水里“清醒清醒”。這可把涅斯特拉托夫嚇壞了。卡瑪河可不是條小河,掉到水里不是玩的,涅斯特拉托夫只得老老實實,馴服地呆在木筏上了。
但是,漸漸地,涅斯特拉托夫心情好起來了。他有多久沒有接觸大自然了呀。這些年來,由于身居高位,他過的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有時一個月竟作了70次報告! 他早已筋疲力盡,稍微動一下,就喘不過氣來。他患了肺氣腫、血栓性靜脈炎,心臟也有毛病……別人看他養尊處優,他自己卻苦惱不堪。現在,面對著卡瑪河兩岸的風光,新鮮的空氣,靜靜的流水,不禁使他心曠神怡,一切煩惱的事都置之腦后了。涅斯特拉托夫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他和兩個朋友一起在木筏上放聲歌唱,手舞足蹈,惹得岸上的行人還以為他們神經出了毛病。
木筏上的生活并不平靜。他們也曾遇到過電閃雷鳴的天氣。深夜里他們曾把游泳者當成溺水人而奮力搶救,結果虛驚一場。他們經常在筏上引亢高歌而被岸上的人當成演員。一次當木筏泊在岸邊時,真有一個農莊俱樂部派人邀請他們參加慶祝豐收的晚會。自幼調皮的奇若夫竟然作主答應。在俱樂部舞臺上,三個朋友窘態畢露,但他們坦誠的解釋反而被當成別出心裁的“小品”。最后他們齊唱的童年時代的歌曲竟然感動了全場觀眾。結果“演出”大獲成功,社員們還熱情歡迎他們下次再來。
總之,這是一次難忘的航行。現在木筏終于來到了土庫爾巴依——也就是奇若夫和拉賓事先計劃中的目的地。他們的意圖是讓涅斯特拉托夫見到那個卡嘉,幫她解決建筑畜牧城的用磚問題。但當他們到了當地建筑管理處時,才知道卡嘉在一次大火中為搶救馬匹而受了重傷,現在正躺在醫院里。他們趕到醫院,看見醫生們正在著急。因為卡嘉要做的手術很復雜,醫院的醫生不敢承擔。奇若夫自告奮勇作了手術,挽救了卡嘉的性命。拉賓也在這里遇到了監運馬匹到土庫爾巴依來的畜牧專家娜塔麗婭。她曾在拉賓處實習過,兩人彼此都暗暗愛著對方,但沒找到機會明言就分手了,現在相逢可謂喜出望外。
經過和卡嘉的交談,涅斯特拉托夫了解了她的建議是正確的。他決定到當地建筑管理處去解決這個問題。到了那里,只見處長接待室亂哄哄,女秘書冷冰冰地說,聶霍達處長正在工地視察,要他自己去找。涅斯特拉托夫闖進處長辦公室,發現處長正坐在辦公桌后邊的皮椅上發呆。這是個矮胖子,留著兩撇小胡子,和涅斯特拉托夫竟然有點相像,不過小一號罷了。
聶霍達無論如何不肯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大胖子就是鼎鼎大名的涅斯特拉托夫院士。他曾去過莫斯科3次,請求院士接見,都未獲準。但他一點意見沒有,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位大人物怎么會千里迢迢跑到這個小地方來見他!他對涅斯特拉托夫大加申斥,擺足了架子。最后他打電話把公安局的人叫來,要逮捕這個“騙子”。
當然,最后一切真相大白。聶霍達傻了眼。而涅斯特拉托夫仿佛也狠狠挨了一拳,因為他在聶霍達身上看見了自己。“我就是聶霍達!”
土庫爾巴依畜牧城的問題解決了。卡嘉的傷勢基本恢復。娜塔麗婭找到了多年未見的心上人。三個老朋友的航行也結束了。那天黃昏,他們最后一次在木筏上漂流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涅斯特拉托夫,他越來越興奮,又開始自我夸耀起來。他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如何撤了聶霍達的職,任命了新主任,批準了當地更換建筑材料的建議,還幫助他們制定了長遠的規劃……奇若夫和拉賓看著這位老朋友又要神氣活現,彼此對使了一個眼色,過來就要把涅斯特拉托夫的頭按到水里。涅斯特拉托夫大吃一驚,不明白自己有哪點又不對了。拉賓對他說:“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有什么可夸耀的?難道這也算了不起的成就嗎?”
三個朋友短暫的河上航行結束了,可是在生活大潮中的航行還剛剛開始。
【鑒賞】
本片是50年代前半期蘇聯拍攝的少數成功的喜劇片之一。
從樣式來說,本片可以歸入抒情喜劇之類。3個老朋友充滿溫情的友誼,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對生活的熱愛,再加上大自然美好的風光,優美動人的音樂,使本片像是一首深情的歌,像是一首抒情詩。但是,影片又包含著嚴肅的內容,它自始至終表現出尖銳的社會批判。它的矛頭指向官僚主義痼疾,指向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妄自尊大等官僚習氣。這種批判以幽默、諷刺、揶揄的手法表現出來。不過,它雖然犀利尖刻,出發點卻是善意的,因此它才能與整部影片的抒情風格統一起來。觀眾看著銀幕上發生的一切,時而發出會心的微笑,時而開懷大笑,但是觀眾和編導一樣,對銀幕的諷刺對象,并不只是厭惡,反感,而是希望能夠改正。讓觀眾抱著善意的期待,這也是影片的主旨之一。
影片主人公涅斯特拉托夫的形象是成功的。涅斯特拉托夫本質上還是善良、正派的。他不是那種只會夸夸其談的不學無術者。他不僅學識豐富,而且為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只是隨著地位越來越高,他越來越脫離群眾,結果使自己常常顯得很可笑而不自知。涅斯特拉托夫和比自己“小一號”的聶霍達“交鋒”的那場戲是影片的高潮,也是最成功的一筆。涅斯特拉托夫在聶霍達身上“看見了”自己。這一情節設計,體現了編導寄希望于對不良風氣進行自我教育的善意態度。而影片最后一場戲,即涅斯特拉托夫為自己改正了錯誤而沾沾自喜的表現,表明了編導沒有把對社會矛盾的反映簡單化的作法。這些,都表明了影片思想的深刻性。
影片另外兩個主人公奇若夫和拉賓的形象也很鮮明、風趣。他們和涅斯特拉托夫的性格相互襯托,更增添了影片的喜劇性因素。不過,大概是為了加強這兩個形象的分量,影片編導為每個人設計的“重場戲”——奇若夫挽救了卡嘉的性命,拉賓和舊情人相逢,則顯得多余,而且也和整部影片的風格不協調。
影片的喜劇性情節設計和手法也是成功的。可以說,木筏的設計決定了影片抒情風格的確立。影片的諷刺性情節并不發生在木筏上。木筏只是把3個主人公和遙遠的童年聯系起來,和大自然聯系起來,和人間的親情聯系起來。木筏上發生的一切給觀眾帶來了歡樂——觀眾體會到了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這是影片給觀眾的啟示。
影片尖銳的諷刺性手法,特別表現在大小兩個官僚主義者的對比上。在這一情節設計上,觀眾體驗到了19世紀俄羅斯諷刺作家果戈理的筆法。影片對涅斯特拉托夫的諷刺是善意的,但對他身上的壞習氣的揭露和批判卻是不容情的。在這里,影片運用了某些夸張手法。如涅斯特拉托夫和聶霍達外形有些相似,說話神態和手勢也相近。兩個人的秘書對求訪者的態度也差不多,等等。不過這類夸張手法運用得還比較有分寸,適可而止,沒有變成鬧劇,沒有破壞影片的總體風格。
而影片的喜劇性的最成功之處,就在于它揭露生活中引人發笑又有一定社會意義的現象的時候,能使觀眾獲得一種美感享受。影片在批判一場舊的殘余的同時,熱情歌頌和贊美生活中正面的事物。這是影片的美學思想和果戈理的筆法的不同之處。影片把自己所批判的對象當成生活中的消極現象而沒有當成生活的本質。影片鮮明體現了社會主義時代的喜劇特點。
影片的成功和演員的表演分不開。特別是扮演涅斯特拉托夫的梅爾庫里耶夫。他塑造了一個鮮明的喜劇性格,這種性格是建立在人物的“自我揭露”的基礎上的。但是,梅爾庫里耶夫表演的成功在于,他盡管運用了一切手法來揭露自己的主人公身上的反面因素,他仍然鮮明地表現出,涅斯特拉托夫本質上還是善良的,對他是可以抱以期望的。他在“自我揭露”的時候,帶有一定的幽默感,這使他塑造的人物身上的諷刺性因素沒有流于表面,而值得回味。梅爾庫里耶夫(1904~1978)是一位具有多面才能的演員(他曾獲蘇聯人民演員稱號)。他既善于扮演具有反面色彩的人物(如《政府委員》中破壞生產的農藝師,《馬克辛的歸來》中的孟什維克大學生),又善于塑造令人可敬的正面人物形象(如《雁南飛》中的醫院院長,《真正的人》中的將軍)。《忠實的朋友》中的涅斯特拉托夫是一個很難把握的角色,搞不好就會流于浮滑,甚至變成小丑。而梅爾庫里耶夫的表演卻恰到好處,充分說明演員的功力和對人物理解的深度。
扮演奇若夫的契爾柯夫 (1901~1982) 和扮演拉賓的鮑里索夫 (1905~1982)都是蘇聯著名的電影演員(均獲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契爾柯夫一向善于扮演機智,幽默的角色,此次扮演奇若夫很對“戲路”。鮑里索夫曾在蘇聯銀幕塑造過一系列俄羅斯知識分子形象(如作家赫爾岑,巴甫洛夫院士,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等),此次扮演老成持重的畜牧專家,可謂駕輕就熟。兩位演員表演的共同特點是輕松自然又詼諧幽默。三個演員的表演和諧統一,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物造型的調色板。
本片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1903~1973)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他一生創作的近20部影片中,《忠實的朋友》是惟一的一部喜劇片。這顯示了導演的多方面的才能。在拍攝中,導演牢牢抓住了影片的基調——包含有諷刺內容的抒情喜劇,把幽默、機智、諷刺、揭露和肯定、歌頌有機地結合起來,創作了一部充滿愉快和歡樂的作品。導演充分調動了一切手段(影片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從頭到尾不時出現的優美動人的歌曲已經成為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豐富自己的影片,展現了喜劇樣式的豐富的可能性,對以后蘇聯抒情電影喜劇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上一篇:《德爾蘇·烏扎拉》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懷鄉》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