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左拉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885年。作者愛米爾·左拉(1840—1902)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的主要倡導者。從1868年起,左拉著手寫一部多卷集的龐大作品。按他的構思,這部作品將是法國“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前后經過25年的辛勤勞動,在1893年他終于完成了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社會史詩《盧貢—馬卡爾家族》。《萌芽》便是這其中的第13部小說。這部小說在1885年出版時,轟動了法國社會。正如莫泊桑所指出的,“毫無疑問,沒有一部書包含了那么多的生活和運動”。一個多世紀以來,《萌芽》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全世界范圍內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黎柯翻譯的《萌芽》是較好的譯本。
左拉
內容精要
一個漆黑的夜晚,21歲的機器匠艾蒂安納因為打了工頭一個耳光,被他所在的鐵路工場開除。為求生計,他來到伏婁礦場找活干。他參加了一個采煤小組,發現這里的設備條件非常糟糕,工人們所得微薄,還要遭受礦場主的嚴重剝削。
下工后的艾蒂安納找不到寄身之所,老工人馬安把他領到礦井對面的小酒店包伙和住宿。在這里,他同小酒店老板賴賽納交上了朋友,并結識了伏婁礦場的機器匠蘇瓦林。
艾蒂安納逐漸習慣了井下的生活,成了礦井里最出色的推車工,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馬安也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干的小伙子,把他轉成了采掘工,又在長子結婚分居出去后,邀請他到家里來住,艾蒂安納愉快地接受了。
艾蒂安納經常閱讀一些進步書籍,內心充滿了反抗壓迫者的激情。在馬安的支持下,艾蒂安納創建了用以罷工的“準備金庫”。這個組織的勢力越來越大,艾蒂安納被任命為這個組織的書記。整個礦村都團結在了他的周圍。
剝削越來越嚴重,工人們忍無可忍,在小酒店里作出了罷工的決定。馬安和艾蒂安納一起被推舉為工人的總代表,罷工開始了。20名工人來到總經理的家里進行談判。總經理發現平日通情達理、安分守己的老工人馬安也在其中,著實吃驚不小。馬安向他提出提高工人的待遇以作為復工的條件,但是遭到了拒絕。公司董事會的頑固態度進一步激怒了工人,罷工浪潮迅速蔓延到其他礦場。
艾蒂安納希望罷工工人能整批地加入“國際”,把力量組織起來。酒店老板賴賽納指責他組織“國際”是為了爬到眾人頭上。無政府主義者蘇瓦林則認為組織工人參加“國際”是“不值一談的蠢事”,所需做的乃是破壞一切,重新開始。艾蒂安納沒有灰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0000名礦工成了“國際”會員。
罷工持續了1個月,礦工們已經斷炊。一些迫于饑餓的工人開始上工了。在嚴峻的形勢下,艾蒂安納組織工人們討論下一步的策略。他告訴大家,礦山應是工人們的財產,現在應該是把自己的財產奪回來的時候了。他的話鼓舞了大家的斗志,3000名饑餓的工人決心把斗爭向前推進,賴賽納被認作奸賊遭到了唾棄。
世世代代積下的憤怒和仇恨爆發了。游行的工人隊伍就像洶涌的潮流一樣從一個礦區沖向另一個礦區。警察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的鎮壓,這進一步激起了廣泛的憤怒。帝國政府要求迅速結束這次罷工。公司施展了陰謀手段,罷工失敗了。意想不到的是,蘇瓦林在工人們決定復工的前一夜破壞了排水設施,馬安的女兒和十幾個礦工被淹死。艾蒂安納雖被救了出來,但再也不能下井了。
6個星期后,從醫院出來的艾蒂安納已被礦上開除了。但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相信自由的種子已在地下萌芽,一支要求復仇的隊伍正在礦井深處成長壯大。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第5部第4章,描寫罷工中的一個場面,氣勢宏大,顯示出左拉駕馭大場面的能力。
艾蒂安納也狂怒起來了。他親自把他們的人帶到幾個鐘頭以前他曾拯救過的抽水機那里去。
“到加斯冬·馬麗去!到加斯冬·馬麗去!”
大家聽了都歡呼起來,表示贊成,立刻沖向前去;同時有人抓著沙瓦爾的肩膀,粗暴地連推帶拉,他卻一直要求允許他洗洗臉。
“你快走開吧!”馬赫向卡德麗娜喊道,因為她也重新跑起來。
這一次,她連后退一步都沒有,她只是用懇求的目光瞧了瞧父親,繼續跑著。
罷工的隊伍重新穿過光禿禿的平原。他們又穿過不斷擴大的田畝,從筆直的大道上跑回來。已經是下午四點鐘了,太陽正從地平線上降下去,在冰凍的地面上,做著憤怒手勢的移動的身影越來越長。
他們繞過蒙蘇,從更遠的地方奔向阮賽爾公路,為了不到牛杈兜那個圈子,他們從皮佑蘭墻下走過去。格雷瓜爾夫婦這時候正走出來,準備先到公證人那里拜訪一下,然后上漢納勃先生家吃晚飯,把賽茜露接回家。莊園似乎在熟睡,那條大道寂無一人,兩旁的菩提樹、菜園和果園,都顯出了冬日的蕭條。房子里毫無動靜,緊閉著的窗子上布滿哈氣,已經昏暗不明了。此外,從那深深的寂靜里,顯出一種溫和安適的氣氛,使人感到溫暖的床褥和豐盛的飲食,感到適度的幸福,這是地主們生活的地方。
游行的人群一邊走著,一邊把暗淡的目光投向鐵欄桿里邊,圍墻的墻頭上插著很多碎瓶子碴兒。喊聲又開始了:
“面包!面包!我們要面包!”
他們所得到的回答只有看家狗的狂吠聲,兩只丹麥種的大黃狗張著大嘴直立起來。在關著的百葉窗里面只有兩個女仆,那就是女廚子梅蘭妮和侍女奧諾麗娜,她們被這個喊聲吸引過來,驚得直冒汗,面色十分蒼白,看著這些野蠻的人一排一排地過去。她們嚇得跪了下去,當她們聽到惟一的石塊砸破附近一扇窗戶玻璃時,她們覺得好像要死了。這是讓蘭玩的把戲:他用一節線繩做了一個彈弓,在路過時給格雷瓜爾家輕輕地問了一聲好。現在他又開始吹起號角來,游行的隊伍消失在遠方,只傳來逐漸減弱的喊聲:
“面包!面包!我們要面包!”
(選自《萌芽》,黎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如果一個人在學會了獨立思考以后產生了傲氣,那么他又走向了自卑的反面——而兩者同樣讓人厭煩。
當人們長期處于困苦當中的時候,特別需要有一個說謊的角落:在那里可以津津有味地談論一些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聊以自慰。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能毀于爭權奪利。
閱讀指導
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向來是左拉作品的一個重要主題。《萌芽》則是左拉在這一方面最為深刻的代表作。他在小說的草稿本上曾這樣寫道:“我的小說描寫工資勞動者的起義,這是對社會的沖擊,使它為之震動;一句話,描寫資本和勞動斗爭。小說的重要性就在這里:我希望它預告未來,它提出的問題將是20世紀最重要的問題。”可見作家對小說題材的重要性有極其自覺的認識。
小說反映的是伏婁礦場工人的罷工斗爭,也寫到了附近的其他礦村。作者一開始便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令人觸目驚心的陰暗圖景:伏婁礦場像一只貪婪的、時刻準備吞噬人類的巨獸。礦工們每天像畜牲一樣被送到巨獸的口中,然后在幾百米深的地下,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從事極其沉重的勞動。但每日艱苦的勞動只能換來區區三個法郎,連普通手工業工人的收入還不如。工人們高喊要面包,而資產者卻在歡慶訂婚晚宴。正是通過這一強烈的貧富對比,小說揭示了罷工的癥結所在。
具有深刻意義的是,小說所描寫的這場轟轟烈烈的罷工,是一次有覺悟的集體行動。這次罷工雖然最終失敗了,但重要的是,它展現了一個認識到自身力量的工人階層的崛起。所以,小說并沒有用低沉的調子去哀嘆這次失敗,而是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樂觀。這也就是小說取名為“萌芽”的原因所在。左拉發現“萌芽”這個名字能表達新人的成長和勞動者要求擺脫艱苦勞動所做出的努力,能反映“老朽的社會在春天里煥然一新”。在小說情節中,“萌芽”這個孕育希望和前途的象征時隱時現,貫穿始終。
在《萌芽》中,左拉塑造了法國文學史中第一個有階級覺悟的工人形象——艾蒂安納。但就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來說,它更多地體現在對浩大場面的描繪上。小說用整整一章來寫罷工的場面,罷工的人流在其中得到繪聲繪色的再現。小說中的罷工人流具有初期罷工的特點,缺乏精密的組織和策劃,顯得混亂、粗獷、雄渾、悲壯,在描寫這股巨大的人流奔走呼號時,左拉有條不紊地穿插了經理們如何應付這場罷工,整個過程寫得有張有弛,顯示出大手筆的高超技巧。正如法國批評家于勒·勒梅特爾所說:“《萌芽》的風格由于強有力的緩慢進展、廣闊的潮流、細節的累積和作者手法的直率而具有古代史詩的風格。”
閱讀建議
左拉是一個善于駕馭宏大場面的小說大家,可反復閱讀小說中關于罷工場面的描寫,體味作家的精湛技巧。
上一篇:《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蒙田隨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