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小說選》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俄]契訶夫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作品創作于1889年—1899年間。作者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俄羅斯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說家,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并稱世界文學的“短篇小說之王”。契訶夫出身低微,家境貧寒,對俄羅斯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靠自我奮斗,他獲得了莫斯科大學的醫學學位,成了一名醫生,文學是其第二職業。寫作之初,契訶夫主要是給一些幽默雜志寫短篇滑稽故事,但生活的灰暗陰沉逐漸使他的幽默變成諷刺,憂傷和哀愁也漸次彌漫在他的作品中。1890年流放到庫頁島的旅程拓寬了作家的視野,也增加了他作品的厚重,《第六病室》則標志著他創作的成熟。1904年,在俄國民主革命的高潮到來前夕,肺結核奪去了他年僅44歲的生命。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汝龍翻譯的《契訶夫小說選》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這部集子搜集了包括《一個官員的死》《變色龍》《套中人》《第六病室》等在內的共計37篇中短篇小說,以創作時間為序,全面展現了契訶夫不同時期的藝術成就,下面是幾個主要篇目的簡介。
《一個官員的死》:某晚,庶務官切爾維亞科夫坐在戲院看戲,忽然打了個噴嚏。他不慌不忙地擦自己嘴臉的時候,發現前排一個禿頭也正用手帕猛擦禿頂和脖子,那是位老將軍,切爾維亞科夫嚇壞了,連忙賠禮道歉。
“看在上帝面上,原諒我。我……我不是故意的,將軍,對不起。”
“不要緊。”
俄羅斯城市風光
“對不起,將軍,我……”
“唉,請你坐好吧!讓我看戲!”將軍有點生氣了。
切爾維亞科夫開始惶惶不安,老擔心將軍要懲罰自己。接連幾天,他都去將軍家賠不是。最后,將軍被折騰煩了,沖來道歉的他說:“滾出去!”
他完全嚇壞了,生了一場大病。沒幾天,死了!
《第六病室》:×醫院的第六病室里關著5個瘋子。看門人尼基達是個退伍的老兵,臉上有種牧羊犬的神情。“瘋子”中有個叫伊凡·德米特里的,出身貴族,學過醫,當過法庭的民事執行吏,一次驚嚇讓他成了“迫害妄想癥患者”,被送進了第六病室。新來的醫院主持醫生拉京,是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剛來醫院的時候,他認為這里腐敗骯臟,對病人恢復極其有害,但因生性軟弱,也懶得動手去改變。他討厭本城庸俗無聊的小市民,平日只和郵政局長喝酒談天。在一次檢查中,拉京醫生突然發現伊凡·德米特里不但知識豐富,而且思想敏銳,十分健談,就對他產生了興趣。德米特里的自由主義精神讓拉京快樂而興奮,他來探房的次數越來越多。新派來的助理醫生霍包托夫早就圖謀著主持醫生的位子,便趁機造謠說拉京也犯精神病了。
郵政局長受人指使,強迫拉京和他一起去休養,拉京被迫遞交了辭呈,去各地療養、度假。路上,他越來越厭惡庸俗的郵政局長。
重返小城后,拉京的位子已經被霍包托夫侵占。他去找德米特里談天,德米特里已厭倦了空談,憎恨拉京的軟弱,讓他滾開。拉京苦悶異常。霍包托夫斷定拉京是瘋子,把他關進了第六病室。起初,他滿不在乎,但不久就痛苦難耐開始拼命打門,想要出去。尼基達把瘋狂敲門的拉京狠狠打了一頓,拉京中了風,第二天就死了。
知名篇章
漫畫式的夸張是契訶夫小說藝術的主要特征之一,《套中人》是成功運用這一手法的典型代表。
“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布爾金說,“性情孤僻、像寄生蟹或者蝸牛那樣極力縮進自己的硬殼里去的人,這世界上有不少呢。也許這是隔代遺傳的現象,重又退回從前人類祖先還不是群居的動物而孤零零地住在自己洞穴里的時代的現象吧;要不然,也許這只不過是人的性格的一種變態——誰知道呢?我不是博物學家,這類問題不關我的事;我只不過要說明像瑪芙拉那樣的人并不是稀有的現象罷了。是啊,不必往遠里說,就拿一個姓別里科夫的人來說好了,他是我的同事,希臘語教師,大約兩個月前才在我們城里去世。當然,您一定聽說過他。他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即使在頂晴朗的天氣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傘總是用套子包好,表也總是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來削鉛筆,就連那小折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一個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里面。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他一坐上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來。總之,在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種經常的、難忍難熬的心意,總想用一層殼把自己包起來,仿佛要為自己制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現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也許為了替自己的膽怯、自己對現實的憎惡辯護吧,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實際上他所教的古代語言,對他來說,也就是雨鞋和雨傘,使他借此躲避了現實生活。
“‘啊,希臘語多么響亮,多少美!’他說,現出甜蜜蜜的表情;他仿佛要證明這句話似的,瞇起眼睛,舉起手指頭,念道:‘Anthropos!’
“別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寫著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覺得一清二楚。看到有個告示禁止中學生在晚上九點鐘以后到街上去,或者看到一篇文章否定性愛,他就覺得又清楚又明白:這種事是禁止的,這就行了。他覺著在官方的批準或者默許里面,老是包藏著使人起疑的成分,包藏著隱隱約約、還沒說透的成分。每逢經當局批準,城里成立了一個戲劇小組,或者閱覽室,或者茶館,他總要搖搖頭,低聲說:
“‘當然,行是行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啊’。”
(選自《契訶夫小說選》,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閱讀指導
嚴肅的文學教材,把契訶夫的小說分為三類:一是早期的幽默滑稽類,如《變色龍》;二是中期的民生疾苦類,如《萬卡》;三是后期的抗議控訴類,如《第六病室》。從契訶夫思想發展的情況來看,其文學風格確有一個由單純的滑稽向堅決的控訴的轉變。但也有一個不變的基本點:幽默和諷刺。從深層講,幽默是一種藝術天才,人正是靠著幽默獲得對庸俗的精神超越的。而諷刺則是道德批判的利刃,能迅速解除一切丑惡的偽裝。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幽默諷刺的大師可上溯至果戈理,而契訶夫小說也確有果戈理的遺風。稍有不同的是,契訶夫出身寒微而自強、自尊、自重,他的幽默、滑稽和諷刺,形成于他對周遭小市民環境的警惕和批判。他關注更多的是一些小人物的鄙俗,而不是果戈理筆下的地主、貴族、官吏的庸俗腐敗。如《變色龍》嘲諷、挖苦一些小人物身上的十足奴性;《跳來跳去的女人》諷刺女性市儈身上虛假的浪漫主義,等等。高爾基說:“我在他的每一個幽默短篇小說中都聽見一顆純真的心所發出的平靜而深沉的嘆息,這是一個對那些不善于尊重自己人格的人們寄于滿懷同情的人所表露的失望和嘆息。”這種對庸俗的嘲諷、批判,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契訶夫小說《脖子上的安娜》電影劇照
夸張、漫畫化是契訶夫小說取得幽默諷刺效果的主要藝術手段。夸張包括言語夸張,情節夸張;漫畫化則通過肖像描寫、道具配置、典型場景和特色言行來實現。因為一個噴嚏驚恐而死的事情(《一個官員的死》)也許不會有,但官僚制度的陰森恐怖卻因這種夸張而凸現;見風使舵,看人下菜的人到處都有,《變色龍》則為我們夸張出了一個典型;思想保守、頑固者也大有人在,契訶夫卻讓他晴天雨天都打上雨傘,戴著眼鏡,豎起領子,帶上套子,鉆進帳子,成為一個漫畫式的“套中人”。這種夸張的漫畫式的手法,加上對俄羅斯民間故事講述方法的借鑒,使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取得了強烈鮮明的藝術效果,使“內容比文字多得多”。
另外,濃郁的抒情風格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一大創造,如《萬卡》等開了短篇抒情小說的先河。
閱讀建議
喜歡寫作藝術者,可仔細閱讀領會契訶夫長話短說的本領。其夸張、漫畫式的幽默諷刺藝術,應特別注意學習。
上一篇:《失樂園》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好兵帥克歷險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