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好問,不給學習留下死角
如果說專注力是內向的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那么懶于提問則是內向的孩子在學習上的劣勢。這是因為內向的孩子自卑而又敏感,他們在提問之前會有很多的顧慮。他們擔心自己的問題會被老師嘲笑,也會擔心老師不能解答他們的問題,還會擔心自己因此而與老師之間關系不好。在這么多顧慮的前提下孩子們提問的欲望就會越來越低。在這一點上,外向的孩子是值得性格內向的孩子學習的。外向的孩子有了問題就會向老師提問,他們并不會想提出這樣的問題會有怎樣的后果。正是因為這樣敢于提問的精神,使得外向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就能夠解決問題。而內向的孩子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卻會找出各種理由來說服自己不要提問。日久天長,這些問題就會在性格內向的孩子的心中積壓,使性格內向的孩子的學習受到負面影響。
在課堂學習之中,孩子有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有沒有緊跟老師的思路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都是以提問為標志的。在課堂學習之中,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就意味著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越全面,而且他們也對于知識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試圖參透知識,領悟知識。而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很少,甚至沒有問題,那么則意味著他們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根本就沒有進行對知識進行主動加工。這是從學習的深度上來進行分析的。
從注意力集中的角度來看,孩子們的一節課通常要持續40分鐘。在40分鐘的時間里,如果孩子始終在聽老師講,始終在進行輸入,他們會感到非常疲倦,對于老師的講課的內容也會漸漸失去新鮮感。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孩子能夠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開動腦筋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那么他們就能夠振奮精神。交叉進行輸入與思考,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也就不顯得漫長了。此外,在和老師針對問題進行探討的過程中,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于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曾經有人經過調查發現,如果孩子積極地提問,那么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如果孩子從來不提問,或者很少提問,那么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是很淺薄的,也就談不上掌握知識。
孩子是否擅長思考和提問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孩子來說,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們對于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同的問題。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看到什么都會覺得新鮮有趣,所以很多人形容幼兒園的孩子是一個活動版的10萬個為什么,他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常常會把父母難住。上了小學之后,孩子們的問題就會變得略微少一些了,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對問題的思考會更加深入,而且他們也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可以自己消化一部分問題。只有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向他人提問。到了初中、高中,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們的問題會越來越少。與此同時,他們的問題也會越來越深刻。這是從積極的一方面來解釋孩子們的問題日漸減少的原因。從消極的一方面來看,是因為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思維受到了局限,思維的活力下降,所以他們已經提不出那么多的問題了。這就像一個人說話越來越少,最終有可能會進入失語的狀態,所以面對孩子提問越來越少的這種情況,父母要給予孩子恰當的引導,不要讓孩子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也不要讓孩子局限在固有的思路之中,更不要讓孩子誤以為從來不提問才是最好的學習表現。
懷疑和答案組成了思考的整個過程,如果沒有懷疑也不曾提出問題,那么孩子就不會進行思考。一個善于學習的孩子一定會經常懷疑,隨時提問。在這一過程之中,他們對于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和透徹,也能夠打開智慧的大門,讓自己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古今中外,那些在學術上有所創見的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未必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也未必擁有得天獨厚的天賦,但是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很擅長提問,也會很積極地提問。
韋勒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他從小就勤于思考,善于提問。有一天,他發現有一條小魚死了,不由得產生了困惑:小魚為什么會死呢?很多孩子看到小魚死了,也許只是當時會感到傷心或者覺得好奇,不一會兒就會把這個問題丟下。但是韋勒沒有善罷甘休,他拿出一把小刀,對小魚進行了解剖。他驚奇地發現,在小魚的肚子里有很多白色的蟲子還活著呢。他不知道這些蟲子是什么,就去問父親。韋勒的父親是某醫學院的病理學系主任,他對于這個問題是非常了解的。聽到韋勒提出這樣的問題,父親感到非常欣慰,因而父親耐心地向韋勒解答,告訴韋勒:“這些白色的東西不是小魚的寶寶,而是生活在小魚體內的寄生蟲!”
父親的回答盡管很專業,卻沒有打消韋勒的疑問。得到父親的解答之后,韋勒又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例如,寄生蟲是什么,寄生蟲為何會進入小魚的肚子里,小魚是因為有寄生蟲在肚子里才會死的么,其他動物的肚子里有沒有寄生蟲……
在韋勒的一系列問題之下,父親必須認真地思考才能夠給出韋勒解答。父親不但向韋勒解答了這么多問題,也帶著韋勒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在此之前,韋勒從來不知道生物的世界如此神奇。后來,韋勒對于生物的世界產生了很強烈的好奇,他決定把病原微生物學作為畢生研究的事業,就是因為他想探究生物世界里一切神奇的奧秘。最終,韋勒因為研究出了小兒麻痹癥疫苗榮獲諾貝爾獎,對整個世界和全人類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面對孩子的提問,父母一定不要感到厭煩,也不要對孩子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每一個問題都意味著孩子針對一些知識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每一個問題也都意味著孩子想要打開求知的大門。父母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也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問題是多么重要。對于那些父母也不知道如何解答的問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嘗試著解決問題。也許只是父母一次小小的解答,就能夠為孩子打開一扇神奇的大門,讓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僅要支持孩子提問,還要幫助孩子形成發散性思維。例如,孩子的提問局限在某一個思維的角度中,那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提出更多的問題,這樣孩子的思維就會像一把撐開的傘,向著各個方向發散。當孩子進入學校開始系統地學習,父母還要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系,進行溝通,從而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
如果孩子在學校里懶于回答問題,那么父母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經常提問孩子;如果孩子在學校里積極地回答問題,那么父母要認可孩子的表現,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再接再厲。總而言之,孩子不能成為課堂上的失語者,否則課堂學習的效果就會非常糟糕。不管孩子回答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父母都要激勵孩子勇敢地回答問題。在孩子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在進步。父母不要要求孩子每次回答問題都必須做出正確的解答,而是要保護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此外,如果孩子本身比較內向膽小,父母也可以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多鼓勵孩子。
總之,只有勤學好問的孩子才能深入地了解知識,不留下學習死角;只有勤學好問的孩子才能發揮自己學習的潛力,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加出類拔萃的表現。
上一篇:勤勞耕耘,才能澆灌出成功
下一篇:卸下壓力,化解心中的壞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