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放棄,終能乘風破浪
生活中,人們似乎把為時已晚當成了口頭禪,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時機不是剛剛好,他們就會說為時已晚。細心的人會發現,總是愛說這句話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無法堅持到底,他們總是半途而廢。的確,為時已晚這句話聽起來就有些泄氣,尤其是對于意志不夠堅定的人而言,這句話一旦出口,簡直就讓自己的信心、勇氣和魄力一瀉千里。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戰場上,負責擂響戰鼓的人總是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的號角使每個人都斗志昂揚,無限激昂。倘若從心底里放棄了,則再也難以鼓起信心和勇氣繼續沖鋒陷陣,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必須一鼓作氣,才能乘風破浪、滄海云帆。
當我們把為時已晚掛在嘴邊,就意味著我們必將浪費更多的生命。我們不但無法因此而挽回之前在時間上的損失,反而還會為此導致自己錯失未來的人生。當一個富翁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說為時已晚時,他肯定不想馬上從床上起來,盡量彌補自己前半生因為忙于事業而給家人的虧欠。當一個領導說為時已晚時,這就意味著他不再愿意帶領團隊披荊斬棘,為了未完成的項目繼續奮斗,也就意味著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榮譽和成就。當一個醫生說為時已晚時,就意味著他已然放棄了希望,不愿意再繼續為了挽救病人而作繼續的努力。總而言之,當為時已晚出口,說明當事人已經從心底里松懈,不再愿意繼續努力。因而,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要輕易說為時已晚。不管事情發展到哪一步,我們都要努力地面對,盡力地爭取,不到最后關頭決不放棄。
作為葡萄牙的著名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是與眾不同的。尤其是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他經歷了很多坎坷和挫折。早在25歲時,勤于筆耕的他就出版了生平第一本小說,遺憾的是沒有獲得成功。直到50歲的時候,他才再次拿起筆進行文學創造。不知道的人一定覺得很納悶,從25歲到50歲,按理說應該是一個人一生中創作的最佳時期,也是無可取代的黃金時期,他為什么輟筆了呢?原來,薩拉馬戈原本是個電焊工,從事最底層的技術工作。因為25歲時第一本小書的出版,所以他丟掉焊槍,開始進行創作。然而,他一直默默無聞,從未有過突出的表現。為了生存,他開始從事新聞報道,也進行戲劇創作。盡管這兩項工作也是在與文字打交道,但是與文學創作顯然還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在這20多年的沉寂中,當身邊的人都覺得薩拉馬戈一定會從此沉淪下去,再也無緣作家的夢想,更不可能創作出驚世駭俗的作品時,薩拉馬戈的心中卻始終在為著夢想而努力——獲得諾貝爾獎。因而,雖然他已經50歲了,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再次拿起筆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并且決定要專心一意地以此為事業。得知這個消息,大家全都震驚了,紛紛表示反對。薩拉馬戈非常感謝一位朋友,因為在眾多的反對聲中,只有這位朋友堅持鼓勵他,對他說:“只要有夢想,何時都不遲。”就這樣,薩拉馬戈義無反顧地拿起了筆,再次開始進行創作。
遺憾的是,這位對薩拉馬戈忠心耿耿、無條件支持的好朋友沒有看到薩拉馬戈的成功。在薩拉馬戈的《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好朋友去世了,讓薩拉馬戈沉浸在人生無常的深深感慨中。自此,薩拉馬戈一發而不可收拾,更加勤于寫作。后來,他完成了《失明癥漫記》等很多傳世的經典之作,并且于199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此時,薩拉馬戈已經76歲高齡了。對于他的作品,評委給出了中肯的溢美之詞:“他的作品想象力豐富,充滿著同情,而且筆下充滿了諷刺意味。因為這部作品,我們才有機會重溫那段讓人疑惑不解的歷史。”
對于這遲到的至高無上的榮譽,薩拉馬戈坦然接受。他要感謝的人很多,但讓他最感謝的是從50歲開始追逐夢想的自己。不管是面對坎坷和困境,還是面對越來越逼近的生命終點,薩拉馬戈從未覺得為時已晚。
看看薩拉馬戈的成功經歷,你還會說為時已晚嗎?對此,薩拉馬戈曾經說:“我老了,因此我把每一部新作品都看成是挑戰,也看成是人生可能的絕唱。因此,我必須讓自己每一部正在創作的作品都令人滿意,否則就太糟糕了。”其實,大器晚成的名人有很多,如肯德基爺爺,以70多歲的高齡,連續兩年開著破舊的老爺車奔波在美國廣袤的土地上,才最終成功推銷出去自己的炸雞秘方。只要努力,任何時候都不嫌遲。從薩拉馬戈和肯德基爺爺的身上,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深刻的道理。
成功不分年齡,不管你是十幾歲的少年,還是垂垂老矣的古稀老人,只要你心中始終懷著夢想和希望,不離不棄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和希望,你就有可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成功。退一步而言,即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或者相差甚遠也沒關系,奮斗的經歷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因而,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因為為時晚矣而放棄行動,只有行動,才能讓你的夢想更加生動,更有可能實現。
生活中,很多人哪怕遭遇一點小小的挫折,也會放棄希望,失去信心。這樣的人,無法面對生活的洶涌澎湃和大風大浪。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不能如意,所以必須保持堅強樂觀的心態。任何時候,都不說晚;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希望。
上一篇:只要不放棄,終能乘風破浪
下一篇:只要你邁步,路就會在腳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