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運用部分整體聯合法
案例
許多中學生在學習外語時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學過的課文都背誦下來。但大家采取的具體方法卻各不相同。有一個英語教師曾在所教的學生中調查背誦英語課文的方法,結果,絕大多數同學采取的是一段一段地去記的策略,少數同學采取的是整篇文章一起記的策略。采用分段識記策略的同學采用的方法又有幾種:第一種方法是先記課文的第一段,將第一段記熟之后再記第二段,第二段記熟后再記第三段,直至整篇課文;第二種方法是記熟第一段后,記第二段,記熟第二段后不急于記第三段,而是將前二段合起來復習一遍,然后記第三段,第三段記熟后,再把前三段復習一遍,之后記第四段,以此類推,直至整篇課文。有一名同學采用的方法與眾不同。他說:“我背誦課文時,先是將整篇文章通讀一至兩遍,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后,開始一段一段地去記,每一段讀幾遍直至記住為止,然后記下一段,記完最后一段后,再從頭到尾把文章整個讀一遍,把各段連貫起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方法可行,因為最終都能將課文背誦下來。
分析
將一篇文章是分段記憶,還是整個記憶,這是指在記憶內容上的一種分配方式。將一篇文章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記,直至將整篇文章記熟為止,這叫整體學習法;將一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記熟一個部分,再記下一個部分,直至將各部分都記熟為止,這叫部分學習法。那么,這兩種不同的分配策略,哪一個更好呢?
心理實驗證明:整體學習法優于部分學習法。在一項實驗中,讓被試者去記憶不同長度的詩歌,一部分被試者采用整體學習法,一部分被試者采用部分學習法。結果是學習20行、30行、40行、50行、60行、120行、240行的詩,采用整體學習法的被試者比采用部分學習法的被試者節省的時間依次為12%、13%、9%、12%、22%、17%、19%。在另一項實驗中發現,整體學習法記憶保持的效果也優于部分學習法。識記過的材料經過二年后,用整體學習法的,能回憶16.6%,用部分學習法的只能回憶9.4%。
為什么用整體學習法會優于用部分學習法呢?這是因為整體學習法容易抓住學習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據其中心思想,很容易理解材料的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必再花時間把各個部分聯結起來,這樣采用整體學習法可以節省一些時間,而且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去記憶,保持的也就更長久。相反,部分學習法不易抓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整篇文章分解為一個個孤立的段落,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去記憶,很難把握各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學習之后,還得花很多功夫將各個段落聯結起來。這樣既浪費了較多的時間,又會由于在沒有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而使記憶的持久性降低。
既然整體學習法優于部分學習法,那么,我們在學習時是否應只用整體學習法而排斥部分學習法呢?當然也不是。盡管一般來說,整體學習法優于部分學習法,但并不是說整體學習法就沒有缺點,也不是說部分學習法就一無是處。實際上,整體學習法也是有缺點的:對于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要一下子從頭到尾都記住,容易感到疲勞,有時會使人望而卻步,喪失信心。而且,對各個段落不管難易程度如何,均花費同樣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夠合理。而部分學習法的優點也不少:一段一段地去記憶,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很容易看到成績,增強信心。而且,對于某些較容易記的段落可以少花些時間和精力,對于那些較難記的段落則可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合理安排,避免了浪費。因此,有許多同學習慣采用部分學習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將一篇文章先從頭到尾通讀一至數遍,然后再分段去誦讀和記憶,最后再從頭到尾通讀,直至能熟記為止,這種整體—部分—整體相結合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聯合學習法。實驗證明:聯合學習法是最佳的學習方法。沙爾達柯夫在實驗中將被試者分為三組,使用整體法、部分法和聯合法識記同一首詩。結果熟記所需時間分別為:整體法8分鐘,部分法16分鐘,聯合法6分鐘。而且20天后回憶時需要提示的次數分別為:整體法4次,部分法7次,聯合法1.5次。聯合學習法所以最為出色,顯然在于它將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的優點結合起來了。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建議如下:
1.學習材料較短且較容易時,可采用整體學習法,這時整體學習法較部分學習法的優勢可得到充分發揮;
2.學習材料較長且較難時,應采用聯合學習法,充分發揮出整體學習法和部分學習法各自的優點,并使之達到最佳的配合。
上一篇:正確面對考試失敗
下一篇:記好課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