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相宜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
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一味地忙,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導致身心疲憊不堪;一味地閑,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松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斗志,進而停步不前。所以,工作和生活需要保持一種平衡,總是過于緊張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不妨做個試驗:你一筆畫個圓圈,在交接處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過一會兒回頭再瞅一下這個圓,此刻你腦子里必定會閃現出要填補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為你總有一種想迫切完成的感覺,否則心會始終揪懸著。這就涉及了所謂的“齊氏效應”。
生活中,我們每天總有干不完的事,緊張的工作節奏和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以及各種競爭的增加,使人們易于產生緊迫感、壓力感和焦慮感。
我們如今的生活狀態大都是這樣的:清晨帶著一臉疲憊去上班,低著頭匆忙地趕公交;中午,快速地吃完飯,馬上伏回電腦前;一下班,就匆匆忙忙地趕回家中,焦頭爛額地處理著家中的事務……我們像陀螺一樣飛速旋轉,轉得頭暈目眩,為了生存及晉級,我們一刻也不曾閑著,我們的神經時??囍?。我們的生活節奏已經失控了!
“快”讓我們心力交瘁,讓我們用健康換金錢。近年來,不斷有中年人猝然離世的消息,許多人處于“過勞死”的邊緣,患心理疾病與亞健康的人也越來越多。正如美國專家格斯勒所說:“我們正處在一個把健康賣給工作的時代,我們正在以一種自愿的方式把我們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出去?!睙o休止的緊張生活給予我們物質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心靈和健康的危害及隱患??纯窗?,你周圍有多少人越來越郁悶了,有人焦慮著,有人抑郁了……
年輕時我們忍受不了無名無利的簡單,總想與人競爭什么,總想成為萬眾矚目的人。為此,我們就像上足了發條的玩具馬,不知疲倦、不分晝夜地工作,完全舍棄了個人的生活。不否認“人應該努力工作”。但是,在追求個人業績的同時,不應舍棄均衡的生活,否則,各種問題就來了。
如果天天為工作疲于奔命,則會對很多心身疾病的產生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以緩解精神上的緊張狀態。
《菜根譚》說:“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币馑际牵M心盡力做事原本是一種美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導致心力交瘁,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所以,工作既要進得來,也要出得去。只有安下心來專心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而只有學會休閑放松才能獲得均衡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更有意義。
原微軟中國區總經理吳士宏這樣勸誡我們:“得到今天的一切,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大到我不建議美麗的女人們也去做同樣的付出。人生有豐富的意義,不是只有事業、名位或是金錢才有意義?!钡拇_,除了工作,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珍重的事情:健康、愛情、親情、友情……在它們中間尋找到一個平衡,我們才能享受快樂的人生。
有的時候,我們將奮斗的目標定得過高;有的時候,我們將奮斗的目標定得過多。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使我們無法平衡,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可能會迷失方向,把自己壓垮。為此,我們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把自己變成一臺長期超負荷運轉的機器。聰明的辦法是學會取舍,放棄自己還不具備能力與條件或是無法兼顧的目標。只有明智地取舍,才能擺脫無謂的煩惱,擁有自在的生活。
平時,我們要自覺地調節心理,既不要讓自己懶惰,也不要過于忙碌。太快的腳步很容易讓人心力交瘁,感覺不到生活的美好。央視名嘴白巖松曾大發感慨:“年歲越大,幸福感卻在減少,我很懷念小時候的時光。”幸福到底是什么?白巖松說目前沒有清晰的答案,但獲得幸福尤其需要人們放慢腳步,“這個時代太快了,快得可怕,人的終點都是一樣的,為什么都那么著急呢?”
生活不是百米競賽,而是馬拉松,何不放慢生活的腳步,從容而坦然地生活?放慢匆匆的腳步,投入地鍛煉休閑;放慢腳步,用心地聆聽,投入地愛;放慢腳步,欣賞旅途中的大好風景。
只有放慢生活的腳步,舒緩緊張情緒,放松自己的心靈之弦,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踏歌而行。慢慢地生活,慢慢地活著,我們會找到生活里真正的幸福。
上一篇:快樂沒有高標準,只需要養成一種習慣
下一篇:思維有條有理,說話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