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歲差的第一人虞喜
西晉時期的某一個夜晚,會稽郡的天空星光璀璨,一顆顆明亮的星星遠在天邊,又仿佛近在咫尺。在會稽郡余姚縣的一座觀星樓上,站著一名寬袍大袖、身形瀟灑的男子,神情卻是莊嚴肅穆,正抬頭專注地觀察著星空。
這個姿勢好似亙古不變,眼神里有一種癡迷與執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觀察著星空,又不斷地在星圖上畫下新的記號。他就是東晉天文學家虞喜,我國最早發現歲差的人。
虞喜博學好古,一生以做學問為最大樂趣。他治學敢于突破樊籬,不受前人觀點束縛,以打破常規的方式發現了歲差,并求出了比較精確的歲差值。
虞喜用的是最原始的肉眼觀察法,通過非常仔細的觀察、記錄和對比,再根據歷史記錄,將不同年份同一日期中的星空天體位置做比較,發現微小的誤差而去做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來更接近于實際的結論。
虞喜發現歲差后,立即得到南朝時期的兩位天文學家何承天和祖沖之的承認和應用。祖沖之把歲差應用到《大明歷》中,在天文歷法史上是一個創舉,為我國歷法的改進揭開了新的一頁。
歲差的發現,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對于歲差的研究的精確度,給了后人進行歲差研究相當高的比對價值。其實,虞喜發現歲差,是和他在宇宙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分不開的。他對漢代以來的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進行分析比較,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虞喜看來,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卻也相對安定;天和地方圓之理;所有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周期,以自己的軌道運行,并不是附在一個固定的球殼上。這一認識,既否定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體殼層的渾天說。
虞喜信仰主張宇宙無限的宣夜說,并予以繼承和發展,這在天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正是這些宇宙理論研究成果,使虞喜能夠站在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來看待天體運動,最后取得了發現歲差這一重要成就。
上一篇:反常發難的愛丁頓
下一篇:史可法獄中探師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