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高志氣成就美好未來
◎適用寫作關鍵詞:志向 目標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這句豪言到底出自誰口?這就是一代文豪蘇軾幼年時期在書房為自己寫下的對聯。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志存高遠,目標遠大。
幼年時期,蘇軾便聰穎過人,10歲時已經達到出口成章的地步,當時很多年長的前輩因欣賞蘇軾的才華紛紛前來請教,久而久之,便已名聲遠播。
時間久了,蘇軾逐漸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神童,他也逐漸驕傲起來,他覺得無論是唐代的詩歌,還是秦漢文學,他已經到了無所不知、無不涉獵的地步,可稱是“學富五車”。這時,他便自豪的在書房為自己寫下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自負、自滿的心理會阻礙人的成長,就在這時,恰巧一位智者及時點醒了小蘇軾。有一天,一位老人前來請教大家口中的神童。他對小蘇軾說:“我問了好多文人,但他們都不認識這本書上的字。聽說你博學多識,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認識,所以我走了好遠的路專門來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在小蘇軾看來,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沒有他不認識的字。可是當他看到書時,頓時就愣住了,這本書他壓根沒見過,而且有很多生字展現在面前。
此刻,他終于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思。面對老人眼睛傳達出的深意,他只好慚愧地搖了搖頭。
通過這件事,蘇軾覺醒了,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以前那么驕傲實在不應該。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臉紅的對聯,于是蘇軾連忙回到書房,準備扯下來。但就在動手的一瞬間,他忽然停住了,只見他略一思索,拿來筆墨,在上下聯的前面各加兩字,然后端詳一番,滿意地攤開書本又發憤用功去了。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親看得很清楚。于是她來到書房,只見對聯變成: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母親微笑著點點頭
此后,蘇軾更加勤奮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不再驕傲自大,而是更多地向別人請教、不斷學習,終究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代大家。
故事中,我們看出,“讀盡人間書”,也許有著些許的自大與浮夸,“立志讀盡人間書”,添加的“立志”一詞,更好地展現出了蘇軾做學問的態度與決心。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則是關于志氣重要性的最好證明。在學習中,我們要向蘇軾學習,樹立遠大目標,自小培養高遠的志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知識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是什么意思?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釋義: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為你支招
那么,男孩們,要想實現遠大理想,怎么從小培養自己的志氣呢?
1.要學會過“苦日子”
現代社會,孩子們的物質生活很優越,其實這極易滋生享樂主義、攀比之心等。因此,要嚴格律己,在優質的生活中不要忘記當下生活的來之不易,要學會過“苦日子”,勤奮學習,志存高遠,不要養成好逸惡勞的陋習。
2.體驗挫折感
溫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困境更能養成堅強不屈的志氣。遇到挫折,不要總是依賴家長和老師,要學會自己去嘗試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磨練自己的志氣。
3.自立自強,敢于擔當
很多學生,生活中的瑣事總是離不開父母,一切都是父母包辦,這種行為對今后的成長極為不利。你要明白,你在學習中會面臨各種問題,長大后也會面臨各種挑戰,所以你要從小培養自立自強的品質,獨立承擔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有擔當、有理想的人。
4.做事有始有終
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做一半就開始抱怨,想要停下來,這能有什么出息呢?我們做事要有始有終,困難面前要適當地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去完成挑戰,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有一次允許自己半途而廢,那么下次,再下次,就會養成拖拉、不認真、有困難就放棄的性格。增添興趣,讓生活更加充實。
上一篇:最后通牒效應:不讓孩子將今天事留到明天
下一篇:有疑心病的孩子比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