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和執著力量的《沉船》
《沉船》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和哲學家泰戈爾是較早的一部作品。作品通過“沉船事件”引起的羅梅西曲折復雜的戀愛和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制度與爭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間的矛盾,批判了包辦婚姻的社會陋俗。同時,也指出了印度資產階級反封建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哈梅西是這場戀愛戲劇的主角,但他卻不是這一切的主宰。他畢業前與漢娜麗妮相愛,后來他父親突然命他去與撒西娜結婚。在迎歸新娘途中,因船翻人沉而與卡瑪娜邂逅。
哈梅西被風浪沖昏后在沙灘上醒來時,看到附近躺著一個穿紅色新娘服的少女,即卡瑪娜,把她救活后,兩人都誤以夫妻相認。
后來,當哈梅西發現卡瑪娜并不是自己的新娘后,他沒有向她說明真相,他把她送進了加爾各答一所寄宿女子學校,同時打聽到了她丈夫的名字叫納里納克夏,但此人卻在沉船后不知下落。
這個過程中,哈梅西與分別幾個月的戀人漢娜麗妮感情更篤,決定在暑假的一個星期天結婚。但就在星期六,寄宿學校把不愿在校留宿的卡瑪娜送回家中,而漢娜麗妮的哥哥卓健德拉又得知哈梅西已有了“妻子”,一怒之下替妹妹解除了婚約。
后來與卡瑪娜的相處,她的美麗、善良和非凡的能力,使哈梅西漸漸對她萌發了愛情,雖然他還真誠地懷戀著漢娜麗妮。于是在決定正式與卡瑪娜結合后,他寫了一封長信給漢娜麗妮,告訴她一切,充滿情思地向她告別。
但不料信未發出,被卡瑪娜看見。她知道一切后,感到莫大的屈辱,于是不辭而別,去茫茫人海中找她的丈夫納里納克夏。醫生納里納克夏果然未死,他這時正在為由于哈梅西的“背信棄義”而萬分痛苦的漢娜麗妮醫治心靈的創傷,兩人并在家長促成下即將結婚。
就在這時,哈梅西又出現在漢娜麗妮面前,而他以為已投恒河自殺的卡瑪娜來到了納里納克夏家中……
這幾位主人公一次接一次的失望、挫折和無限的痛苦,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表面看來,如小說題名所示,是由于沉船;同樣從表面看來,另一個原因是:哈梅西的軟弱。但小說的形象卻顯示了更加深刻的發人深思的東西。
從根本上說來,這幾個人的糾葛和痛苦是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道德造成的。哈梅西本與漢娜麗妮相愛,他的父親卻以不可抗拒的壓力要兒子立即跟他去結婚。
兒子被父親當作用來報恩的工具,而哈梅西與撒西娜成親后,背靠背地過了一夜,連看都不曾看一眼。孤女卡瑪娜更被舅父當作累贅和廢物,脫手為快。她連丈夫的名字也不知道就成了親。
這一切就是造成夫妻婚后不相識而導致一系列復雜波折的緣由。封建婚制和封建道德的羅網籠罩著青年特別是農村婦女的命運。卡瑪娜的身世和處境更是凄涼悲慘。
《沉船》正是從這里透露出反封建的訊息,對受到封建制度損害的人們特別是下層婦女的命運表達了無限的關注和同情。
另一方面,小說中曲折而惱人的愛情糾葛的發生,還與當事人,特別是哈梅西的性格分不開。
如果說他與漢娜麗妮相愛是感情上勇敢的自由抉擇因而具有明顯的反封建意義,如果說他屈從父命去與既不相識更不相愛的撒西娜結婚除了被迫外的確也反映了他軟弱的一面,那么,作為情節主要部分的他與卡瑪娜的關系卻不能簡單地以軟弱二字來概括他了。
這里關鍵在于對他的性格和心理的分析,而這種分析又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印度,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加上100多年的殖民統治,在婚姻道德、習俗和心理上對人們造成極為深重的壓迫和束縛。
就在《沉船》之前,泰戈爾就在《摩訶摩耶》、《素芭》等一系列作品中對殘害婦女的種姓制度和封建制度發出了悲憤的控訴。可以設想,在那樣的環境里,一個女人結婚后竟把另一個男人當作丈夫一起生活而又被離棄的事一旦宣揚開去,對她將意味著什么。小說這樣寫道:
哈梅西開始反復尋思,此后究竟應該怎樣辦。……社會上的人會對她抱著怎樣一種看法呢?她在哪里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就算她丈夫還活著,他會愿意或敢于再要她嗎?總之,不管哈梅西采取什么辦法來處置她,結果都會等于是把她拋進一片茫茫無邊的大海,任她自己去漂泊。……
哈梅西正是出于對卡瑪娜的悲苦處境的充分體貼,無限同情,完全是為她的命運著想,才沒有把真相告訴她的。這不是軟弱,而是崇高。
后來,他以“極大的努力”,“為了得到卡瑪娜的丈夫的消息,差不多沒有一個地方沒有跑到。”而在他與漢娜麗妮結婚前,卓健德拉和阿克謝突然闖進他與卡瑪娜的“家”,對他進行質問,侮辱,威脅和最后解除婚約。
即使這時,他同樣出于維護卡瑪娜的聲譽和幸福,自己一人忍受最大的委屈痛苦,承受了一切不公平的打擊。
他說:“如果這事只關系到我個人幸福和名譽,那我一定把一切全都告訴你們。但現在我如果那么做就會危害到另一個人的前途,我因此不得不拒絕你們的要求。”
這當然也不是軟弱,而是堅強和果敢。他清楚地認識到,人生就是會碰到許多極其復雜的困擾、難題以及意外的甚至使人恐懼的打擊,但他沒有消沉,沒有逃避,更沒有在關鍵時刻拋下卡瑪娜不管,而是“到生活的獵場上去進行戰斗”。
他看到盡管宇宙是那樣充滿永恒的寧靜,但“只有人的喧嚷的斗爭是永無底止的。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永遠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斗爭,一場以少擊多的斗爭。”
他的崇高和好心雖然給自己也給別人造成痛苦,但這不是他的過錯,而是由于生活在不幸時代里人們之間的復雜關系。
正如納里納克夏慨嘆的“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心靈之間的壁壘是永遠也沒有辦法打破的。心靈真是孤單得可怕的一件東西啊!……要讓心靈和心靈相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太復雜了。”
但這種心靈的壁壘的破除終于已見端倪。不僅卡瑪娜最后向她表示感激之情,卓健德拉與他重新和好,而且卓健德拉決心為他妹妹和哈梅西去作“重結這一段姻緣”的“如此有意義的一件工作”,去“和那個苦行主義者戰斗一場。”
《沉船》從而不僅批判了封建制度及其婚姻道德,而且歌贊了在這種環境中的普通人的可貴品質。
《沉船》的藝術特色是情節曲折而又真切自然,它的風格是恬淡質樸,含而不露。它在自然災難后面描寫出社會禍殃,在看來軟弱的性格中顯示堅強,在似乎輕狂的決定中透露著崇高。
《沉船》的曲折的傳奇性使人聯想起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它的淡雅使人想起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它的復雜糾葛使人想起赫爾岑的《誰之罪?》。它與這些作品一樣耐人咀嚼,發人深思。
泰戈爾在寫這場似乎可以避免而又無法避免的愛情糾葛時,淋漓盡致地寫了幾個當事者的心靈痛苦和感情巨瀾,心理描寫十分生動。但他顯然無意對他們當中任何一個進行批判指責,更談不上把他們寫成反面角色。
但正因此,他們的命運和痛苦更使人關注和深思,而作家也在揭露冷酷的封建制度下冷酷的人與人關系的背景上,突現出了幾個正直善良,胸藏深情,純潔崇高的普通男女的感人形象,從而激發了人們對人生、青春、愛情的美的追求和向往。
但比較起來,卡瑪娜這個形象略顯無力。她受封建迫害的悲慘身世自然令人同情,但她身上同時深深打著封建的道德意識的烙印。她把虐待她的舅父為她所選擇的不相識的丈夫視為唯一的矢忠對象。
當她錯認哈梅西是丈夫時,她獻給他一切愛與忠誠,而一旦發現他并非丈夫時,愛似乎立即化為烏有,而一心去尋求連面貌也不曾看清過的陌生丈夫,并準備對他獻身和永遠崇拜。她遵循的仍然是婚姻高于愛情甚至排斥愛情,而不是愛情基礎上的婚姻道德。
這當然是真實的,但作家對她這種可以說無所謂愛情的宗教徒式的婚姻道德,無疑過分地美化了。畢竟這部作品是封建時代的印度的產品,也只能是印度的產品。
連同泰戈爾本人在內,還無法完全擺脫那幾千年中世紀藩籬的羈絆。但是,正是在那樣的歷史環境里,泰戈爾能從這樣復雜的糾葛中寫出具有這樣的反封建傾向的作品,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泰戈爾本人就在小說中通過人物之口說過:
只有像命運之神那樣反復無常的作家才會拿這種糾結不清的故事來做寫小說的素材!而且這種極端離奇的事情也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才有可能發生——這些事情,即使世界上最有膽量的小說家,也不敢拿它作為自己的創作公布于世。
只要了解當時的印度社會,只要想想泰戈爾早期的《暮歌》和《晨歌》中僅僅由于寫了幾首愛情詩,就怎樣受到封建衛士們和文藝評論家們的攻擊,就可相信泰戈爾這段話毫無夸張之辭了。
上一篇: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下一篇:西方文學的奠基之作《奧德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