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先了解你的孩子,再進行溝通
暈輪效應啟示我們:了解孩子應該全面?!澳懔私庾约旱暮⒆訂??”許多父母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給予肯定的回答:“當然了解!”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泵恳晃桓改冈谝欢ǔ潭壬隙际橇私庾约旱暮⒆拥模⑶宜麄兡軌蛘f出一些孩子的特點。因為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是孩子最親密最值得信賴的人,所以,父母可以肯定地說“我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卻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偏差,以至于出現“察子失真”的現象,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放學路上,孩子一張苦瓜臉,無論媽媽怎么勸,孩子就是不說話。媽媽憋不住了,因為剛才老師向自己反映說孩子在課上吃東西。媽媽情緒上來了,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聽說你上課吃東西?你怎么回事呢?媽媽這么辛苦到底是為什么呢?你為什么總是做一些令媽媽傷心的事情呢?”孩子一臉委屈:“我沒有,我只是……”孩子還沒來得及說完,媽媽就叫道:“你只是什么?只是上課吃東西嗎?你為什么總是喜歡為自己找借口呢?難道做了錯事,還好意思理直氣壯地為自己找借口……”
回到家,孩子在日記本上寫著:“今天我感到很難過,因為媽媽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批評我。也不問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就直接說我不對。其實昨天老師懷疑我抄襲同桌的作業,正在問我,我根本沒有抄襲同桌的作業,我覺得被冤枉了,所以我故意在上課時吃東西,結果又被老師當場批評了?!?/p>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經常與孩子在一起,卻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熟視無睹或者視而不見,大多數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為生活瑣事所累,他們很少有時間來觀察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父母心中并沒有形成對孩子正確、全面的認識。其實,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如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缺乏認識,那又何談教育呢?
英國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弄錯第二次、第三次再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奔彝ソ逃彩且粯拥牡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擔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這時候,父母首要的任務就是觀察并了解自己的孩子。
1.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天天與孩子在一起,難道對孩子還不夠了解嗎?其實,許多父母對孩子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通過細心的觀察,他們的了解并不細致,也不深入,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得并不透徹,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孩子。父母可以在下班后,與孩子進行交談,建立信任關系,觀察孩子的情緒、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充分全面地了解孩子。
2.判斷孩子切忌片面性
有的父母觀察了孩子的行為,但他們總是帶著片面的眼光來判斷孩子,對孩子的想法、行為以及做事判斷得都不夠準確。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某些方面很遲鈍,就認為孩子很“笨”;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唱歌不錯,就覺得應該讓孩子學習唱歌,父母這樣片面性地判斷,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3.經常與孩子聊天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普遍存在著與孩子缺乏溝通的現象。許多媽媽與孩子每天的談話都少于30分鐘,爸爸則更少,他們往往花了更多的時間購物或者看電視。其實,作為父母,養成與孩子談話的習慣非常重要。父母經常與孩子溝通,有利于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預防孩子心理障礙的發生。而且,父母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對孩子言談舉止的觀察,了解到孩子在這一成長階段表現出來的特點。
4.觀察孩子與同齡孩子的異同
除了觀察自己的孩子以外,父母還要善于觀察與自己孩子同齡的孩子。同齡孩子的身體、智力、心理發展特點都是類似的,如果自己的孩子最近比較沉默寡言,這說明孩子有心事了,或者顯得比較早熟。而且,父母還可以制造一些情景,比如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帶著孩子造訪親友,這樣都可以觀察孩子與平時不同場合的表現,了解孩子的行為特點。
心理啟示
其實,孩子就在身邊,關鍵是父母要做一個有心人,要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個表情,或者是一句語言,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緒,全面了解孩子,把握孩子內心深處的東西,從而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促進孩子個性的發展。
上一篇:明知不對,為什么還是忍不住揭人隱私
下一篇:最可怕的是無視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