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顒又杏龅嚼щy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愛嬌慣,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當孩子在進行一項活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孩子還沒有去嘗試就喊著說:“我不會。”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就顯得灰心喪氣,甚至選擇逃避。時間長了,他們就成為了懼怕困難的孩子,被困難打倒在地。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也很著急,但卻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父母則直接插手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放學路上,小坤的心情很沉重,他克制著,不想讓自己的眼淚落下來。可是,剛才那一幕情景就像錄像一樣出現在他的眼前:上課鈴響了,老師笑吟吟地走進了教室,對下面的同學說:“這節班會課是競選班干部……”話還沒說完,大家就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可沒想到,最后自己沒選上班干部。
回到家,媽媽問道:“今天怎么樣呢?聽說你去競選班干部了,咋樣,選上沒啊?!边@話說到了小坤的傷心處,他眼睛已經紅了,匆忙走進自己的房間,一個人趴在桌子上哭。媽媽有些不解:“這孩子,這是怎么了?”
其實,當孩子遇到了困難時,他們需要的是戰勝困難的能力,而不是大包大攬的父母。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困難,總有一天孩子需要獨自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所以,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
小貼士
1.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客觀正確的評價,如果你只看到孩子的長處,孩子就會在贊賞的目光中驕傲自滿,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不能接受失??;如果父母對孩子充滿了過高的期望,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傷害孩子的自尊。不能正確評價自我的孩子會缺乏一定的自信,從而選擇逃避困難。因此,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我,讓孩子對自己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預測,這樣,孩子就對戰勝困難就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2.放開孩子,讓他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事事包辦代替,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以至于單獨遇到困難就不知道怎么辦了。所以,父母應該放棄大包大攬的做法,放開孩子,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父母應該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讓孩子在生活中漸漸學會獨立面對一些,包括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難。
3.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榜樣力量對孩子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著顯著的影響。如果父母給孩子樹立了不畏困難、戰勝困難的榜樣,就有助于增強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的信心,讓孩子明白世界上并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而是需要不斷地戰勝困難,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名人戰勝困難的故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為榜樣,不畏困難。當然,孩子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樣就是父母,“身教勝于言傳”,父母對待困難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4.如實評判,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
父母在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的過程中,如果總是喜歡讓著孩子,讓孩子取得勝利,就容易讓孩子養成爭強好勝、自以為是的心態,一旦遭遇了困難,就會沮喪或者喪失信心。所以,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如實的評判,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偶爾也讓孩子嘗嘗失敗的滋味,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5.鼓勵孩子戰勝困難,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
有的孩子在遭遇困難的時候就產生消極情緒,往往會垂頭喪氣,選擇逃避的方式。其實,要想孩子能夠獨立戰勝困難,就要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當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采取正確的態度面對,勇敢面對,向困難發起挑戰。比如,當孩子害怕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別怕,你一定能行的!”不斷地給孩子打氣,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
上一篇:孩子叛逆敏感期的特點
下一篇:小小手勢傳達出的心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