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我們的普遍認識里,孩子的生活技能就是指洗衣做飯等基本的生存能力。這樣的生存能力認識,將對孩子的生存能力培養局限在做一點家務、干一點點事上。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吧罴寄堋辈皇侵赶匆?、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社會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解釋為:是一個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是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的行為的能力。家長、老師都要努力幫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
第一,了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要讓他們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造就快樂自信的人格。也就是說要正確認識自己。
第二,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要使他們懂得對人生采取和睦相處、友好協商、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采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這就是說,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如果說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處處與人為敵,處處與別人作對,這是沒有生存技能的一種表現。
第三,認識情緒,學會緩解壓力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如果不會緩解壓力就會走向極端。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要教育他們懂得調節自己的心理,學會宣泄和放松。這也是一個人生存的能力。
第四,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要培養他們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愛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一個人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要知道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考慮問題,而這樣也會獲得對方同樣的關心。
第五,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往往是集中在知識層面,告訴學生某些知識,掌握某些技巧。而更重要的是應該培養提高孩子面對未來各種各樣挑戰的應對能力,懂得怎么樣去處理這些問題,這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要討論,要協商,要探討,要嘗試。
第六,避免攻擊性言行。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嚴格要求自己,不諷刺譏笑他人,不要為了自己的某些小的利益,去跟周圍的人爭斗,更不能使用武力甚至暴力,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當一個人的行為都不遵紀守法的時候,即便你有再強的能力,也會因為你違反基本的社會規則,而不可能更好地生存。對于孩子,除了簡單的生活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么樣在這個社會上與他人相處,懂得這個社會的基本規則,懂得去應對各種各樣的社會挑戰,能夠在面對挑戰中抓住機遇,成功實現自我。
上一篇:如何建立起家庭與學校之間平等的合作關系?
下一篇:如何批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