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振中先生為榜樣——以實際行動詮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之天職
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宋家友
認真讀了南先生《大學該怎么讀》一書后,我的感覺是很震撼,這本書切合實際、有厚重感、接地氣,通過回信方式全方位解答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疑問和困惑,作為教師的我也深受教育。在此我想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教書育人,要從心開始
書中前言點到許多在校大學生中存在“沒有人關心我們”的怨言,我也遇到過有學生這么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只是大學中的關心不再像中學那樣有家長在耳邊不斷地“嘮叨”和老師整天催促讀書的聲音,因為大學教育更多強調的是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是,通過閱讀南先生這本書我體會到,雖然對學生有關心,但是我們并沒有完全做到對學生真正的關注和傾聽,沒有真正體會學生面臨的問題,了解學生存在的困惑,答疑解難。作為老師必須有一顆博愛的心,要用心讀懂學生,要專心了解學生,要銘心教育學生。南先生利用寒假休息時間給近百名學生回信,內容長達十余萬字,不僅讓人佩服,更讓人感動,我感到南先生是在用心與學生交流,讓教育真正入心、入腦。
二、讓學生感受關愛,明確目標
通過《大學該怎么讀》這本書的閱讀,發現學生的許多問題具有共性,而且也確實感覺到這些問題在困惑著青年學生,有些是目標的確立,有些是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有些是做人的道理,方方面面,書中道理通俗易懂,而又畫龍點睛,經過一番提煉。例如,在關于“大學有沒有‘起跑線’”的回信中說,從實際情況觀察,大學生的現狀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目標明確、主動性強,爭分奪秒,抓緊起跑,刻苦吸收各類知識,努力提高專業素養;二是隨大流,看見別人往前跑,自己也跟著往前跑;三是“發令槍”響過之后忘記或者不愿起跑,白天睡覺,夜晚上網,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滯留在“起跑線”上,“瀟灑”地消費著自己的青春。其實,通過上課觀察,我非常認同南先生對大學生現狀的分析。雖然有相似的看法,但南先生能以澳大利亞短跑運動員舍里爾練習100米跑為例鼓勵學生積極努力,還把大學四年按天、按小時測算,分析如果不努力會帶來的損失,形象而具體,令人嘆服。因此,作為教師的我感覺到,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愛學生,答疑解惑的不僅僅只是專業課。要讓學生確實通過交流感受到關注,體會到關愛,明晰目標,找準方向,健康成長。
三、與學生開展交流,讓自己受益
正如南先生所講,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讓自己更加了解學生的困難和問題。因此,通過本書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爭取更多的機會在課余與學生開展交流,讓自己受益,做到學生學得明白,自己教得清楚。只有與學生溝通才能明白學生的疑惑,解除了疑惑學生才能明白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意義,才能找到學習的動力。通過這種探尋的過程,定會讓自己找到差距,尋到不足,從而能有的放矢,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融入課堂。
為師者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透露出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這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南先生的“寒假作業”,對我觸動很大。我相信這是對一個教師群體的觸動!作為老師,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以南先生為榜樣,傳道、授業、解惑,從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出發,全面教育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大學該怎么讀。
上一篇:從母校帶走一把“鑰匙”
下一篇:以南振中先生為榜樣當好大學生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