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心的才是重點
王競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對哲學類、文學類書籍較為感興趣。你讀書時先看目錄,瀏覽學術類書籍的章末小結,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閱讀。這不失為一種汲取知識的方法。
你在答卷中說:“有些書籍晦澀難懂,感覺找不到重點。”重點指的是一本書的主要或重要部分。書的重點可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作者寫作時確定的重點;二是讀者閱讀時感受到的重點。通常情況下二者應該是一致的,但由于讀者需求多種多樣,關注點各不相同,因此,即使讀同一本書,每個人選擇的重點也不盡相同。2012年8月上線的“今日頭條”是一款個性化的信息推薦引擎。它的口號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暫且套用一下,那就是:“你關心的才是重點!”
以閱讀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所著的《引爆點》一書為例。作為一個報道跨國公司及其領袖的記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對跨國公司產品的研究上。而這些知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我關心的是與傳播學有關的內容,特別是“流行三法則”中的“附著力法則”。作者寫道:“人們常常花費大量時間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傳播,即如何讓我們的產品或者觀念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傳播出去,一個重要部分在于怎樣確保消息不會從聽到者的一個耳朵進,而后從另一個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著力就意味著它會對人產生影響。你不能把它從你的腦海中趕出去,不能把它從記憶中清除出去。”作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如果把“附著力法則”研究透了,就會找到減少“無效傳播”的路徑。
重點的確定還同讀者的知識積累和視野密切相關。知識積累雄厚且視野開闊的讀者,重點通常都是少而精、少而準;反之,重點就會多而雜。季承在《李政道傳》中談到,李政道提出的“李模型”及其相關研究,對后來物理學中的場論和重整化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李政道這項研究成果于1954年9月1日發表。同年12月14日,量子力學創立者之一的泡利給李政道寫信說:“我認真地研究你的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按天計時到按周計時,從按周計時到按月計時,我的‘李模型’文檔不斷增厚。這證明了你的模型的重要。”“以我觀察問題的方式來看,重要性主要來源于第1331頁的腳注4。”泡利認為,文章的其他部分與這個小腳注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你看,上千頁的科學巨著,在泡利眼中,重點只是第1331頁的一條很短的“腳注4”。
還有一點,閱讀一本書的重點不是“一榜定終身”。這次閱讀時確定一個重點,再次翻閱,又會有新的重點。元人陳秀明在《東坡文談錄》中講述了一件事:“東坡與王朗書云:少年為學,每一書作數次讀。學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語。”蘇東坡講所謂的“八面受敵法”,就是把一部書按內容分成若干項,一個重點接一個重點地學習、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這樣讀書,即使“八面受敵”,也能從容應對。這種選擇重點的方法可謂經驗之談。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5日
上一篇:以南振中先生為榜樣當好大學生的人生導師
下一篇:倡導“硬讀”和大膽提問的學習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