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秦淮河·秦淮佳麗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出了號稱“南京四大名妓”的四位青樓佳麗——柳如是、董小宛、李香、顧媚。她們各自的遭際,都猶如一支余韻不絕的歌,長繞于秦淮河畔。
剛烈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楊愛,天生麗質,自幼聰慧。十歲時因家貧,墜入煙花。十四歲時入選曾任明朝宰相的周道登府中為妾,后因周府姻黨內部爭斗被送出,再作“船娘”。她易名柳隱,因讀辛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柳如是很早涉世,頗具韜略,兼性情剛烈,敢說敢罵,使多少公子哥兒欲近不能,欲罷不忍。如是卻看上了“幾社六君子”之一、有“少年美材”之譽的宋徵輿。二人初時情篤,后宋母嚴厲阻攔,宋亦退卻,如是憤而操刀斫琴,與宋一刀兩斷。
經過此事,柳如是痛苦萬分,寫了許多傷感的詩。如《傷歌》:“人居天地間,失慮在娥眉。得之詎有幾,木葉還辭枝。”以后,柳如是又與幾社另一“君子”陳子龍有過一段時間的情投意合。但陳子龍早有妻妾,柳如是不愿屈身再為妾,只得泣別。“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后柳如是考慮再三,選擇了曾任朝廷重臣、并兼備權勢和才華的文壇“江左三大家”之一錢謙益。柳與錢于崇禎十二年二月間結識,后錢屢次寫詩婉述仰慕之意。一年多以后,柳如是突然出現在錢謙益居住的半野堂,她“幅巾弓鞵(xie,同鞋),著男子服,神情灑落,有林下風”,使錢謙益又驚又喜,賦詩稱“買回世上千金笑,送盡生年百歲憂”。四個月后,錢與柳在葺城的彩船上舉行婚禮。其時,觀者如堵,人聲鼎沸。錢謙益在鼓樂聲和賀喜聲中登舫后,才吐露新娘姓名,接著彩船迅速離岸。頓時,賀婚的士紳、官吏大嘩,還有人取石揀瓦擲打彩船。錢、柳卻怡然自得,大禮成婚。之后,錢為柳在半野堂后另建“絳云樓”別居,兩人在樓內題花詠柳,詩文酬答,堪稱“琴瑟合諧”。
清軍攻占南京,福王出逃被擒,南明大學士王鐸和禮部尚書錢謙益率百官出城迎降。秋,清廷旨諭降臣去北京授職,錢謙益北上,柳如是只身穿大紅衣衫站在路邊為丈夫送行,因朱明王朝的“朱”即紅色之意,此舉如同舉起一面復明大旗。柳如是本作好殉國準備,不料清軍將士無人知曉此意,使其安然無恙。
錢謙益走后,柳如是繼續同舊友密謀抗清。幾個月后,錢謙益稱病辭歸,在柳如是激勵下,也利用自己眾多故友舊吏的關系為抗清義師籌資出謀。晚年,他們已感復明無望,遂退居絳云樓擬修明史,不料順治七年間一個夜晚,因錢、柳幼女和奶媽不慎將剪下的燭芯掉進紙堆,絳云樓及半野堂全毀于大火,錢家日益貧困。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在逼債聲中病死于家中,終年八十五歲。而其尸骨未寒,鄉間惡霸錢朝鼎等人就上門追逼資產。柳如是從容斂葬夫君尸體,安排女兒生計,一個多月后,當錢朝鼎再率惡奴臨門逼債時,她叱退惡奴,登樓吮血立好遺囑,然后解帶投繯自縊而亡,時年未及五十。
柳如是生前曾作《聲聲令·詠風箏》,詞中飄零無定的風箏,有如其平生與性格的寫照。詞云:“楊花還夢,春光誰主?晴空覓個顛狂處。尤云殢雨,有時候,貼天飛,只恐怕,捉它不住。絲長風細,畫樓前,艷陽里。天涯亦有影雙雙,總是纏綿,難得去,渾牽系,時時愁對迷離樹。”
纖弱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青蓮,家世居秦淮河畔。生于明天啟四年,自幼入娼業,十余歲有艷名,“才色為一時之冠”;但生性恬淡,略有積蓄之后,便攜母遷居半塘,在湖濱筑竹籬茅舍度日。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慕小宛才名遍訪秦淮,得知小宛遷居吳門半塘一帶,便索性久留附近不歸,終于當年初夏得晤小宛。冒襄描述當時情景:“姬(小宛)母秀且賢,勞余曰:‘君數來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復他出,從花徑扶姬于曲欄,與余晤。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姿玉色,神韻天然,嬾慢不交一語。余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此良晤之始也。”時冒襄二十九歲,小宛才十六歲。后冒襄幾經周折征得雙親同意為小宛改籍從良,與小宛成婚(此前他已有妻室),時已崇禎十六年初夏。
這以后,風云突變,戰亂不止。董小宛處危不驚,操持全族各種事務,顯示了過人的能力。在暫時安定的幾個月中,小宛編錄了一冊集古今閨閣之事的《奩艷集》。書成后,冒襄大加贊許,稱:“其書之瑰異精秘,凡古人女子自頂至踵,以及服食器具,亭臺歌舞,針神才藻,下及蟲魚鳥獸,即草木之無情者稍涉有意,皆歸香麗。今細字紅箋,類分條析,俱在奩中。”在以后的歲月里,冒襄大部時間居家讀書著述,小宛終日佐其“稽查抄寫,細心商定,永日終夜,相對忘言”。她自己有時也作詩,但多不愿自存。由于勞累過度,小宛身體日漸虛弱,僅二十八歲便辭世。她生前住水繪園一處幽靜的房舍,植梅數株,自題“影梅庵”。死后,冒襄遵其遺囑葬于此。
俠義李香君
一出《桃花扇》,一個李香君,使多少人為之唏噓。李香君的原型、秦淮名妓李香也因此劇而名聲益遠。
李香,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盡得其音節,成為秣陵教坊名妓,居于媚香樓。她身材小巧玲瓏,生得“膚理玉色,慧俊婉轉”,有“香扇墜”美稱。
明崇禎十二年,“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來金陵,與李香相識,兩人一見鐘情。當時,繼東林黨而起的復社、幾社與閹黨余孽阮大鋮進行斗爭,陳定生、吳應箕等人寫《留都防亂揭帖》抨擊阮大鋮。阮大鋮請侯方域從中調解。李香深明大義,勸說侯方域不要與阮大鋮來往。在《桃花扇》里,孔尚任還為李香君設計了“卻奩”的情節:侯、李結合,阮大鋮替侯方域出資梳櫳李香君,李香君知道后,義正詞嚴地責備侯方域:“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并拔簪脫衣堅決卻奩:“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哪知道這幾件釵釧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后來,侯方域離開金陵去揚州史可法軍中。李香堅貞自守。在《桃花扇》里,此事被敷寫成膾炙人口的血濺詩扇、筆點桃花情節。相傳,李香曾被征入宮,在宮里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在南都后宮私寄侯公子書》。書云:“落花無主,妾所深悲,飛絮依人,妾所深恥。自君遠赴汴梁,屈指流光,梅花二度矣。……妾之處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終日以眼淚洗面而已。……遠望中州,神飛左右,未裁素紙,若有千言,及拂紅箋,竟無一字,回轉柔腸,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鈿各一。吁!桃花艷褪,血痕豈化胭脂,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妾之志固如玉蘭,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鈿否也?”纏綿哀婉,感人至深。明亡后,李香入道空門,隱居棲霞。
超俗顧媚娘
顧媚,又名顧眉,字眉生、眉莊,號橫波,江蘇上元人。姿容俏麗,時人形容她“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如云,桃花滿面,弓足織小,腰支輕盈”;并詩書琴棋皆精,尤善繪水墨蘭花,還唱得一口好曲。她成名很早,在積得一筆財產以后,便于秦淮河畔桃葉渡口買置一樓,取名“眉樓”,吸引眾名妓來此謀生獻藝。眉樓裝飾精致華美,顧眉等群芳才藝兼絕,幾位烹飪高手也身手不凡,故眉樓常年門庭若市。文人余懷曾經感慨道:“此非眉樓,乃迷樓也。”
顧媚極少以身奉客,主要唱曲獻藝,人稱眉娘。后被一朝中權貴侄兒糾纏,顧媚不從,竟被誣告,幸得著名才子余懷代鳴不平,才得脫身。通過此事,顧媚看到燈紅酒綠后的險風惡浪,決意脫離娼門,擇夫從良。其時,朝內周皇后之父周奎和田妃之父田弘遇為增強各自女兒后宮姻黨勢力,分別率隊南下搜掠美女進宮。顧媚也為避禍也為尋覓知音,擇定了當時居官兵部、與錢謙益和吳偉業并稱文壇“江左三大家”的龔鼎孳。
龔鼎孳,字孝升,號芝麓,祖籍撫州臨川(今屬江西),后遷廬州合肥(今屬安徽),崇禎七年取進士,官封兵科給事中。龔顧婚約定后,顧媚盡斂故態,專心待嫁。崇禎十六年夏,赴北京與龔成婚。婚后,龔鼎孳迷戀愛妻,屢屢賦詩描述如意生活,但此時,顧媚經歷種種波折,已看淡人生,潛心佛道。她改練裙為道裝,在內室擺佛經道藏,而府宅內上下人也皆稱其“善持夫人”。她不屑于龔府錦衣玉食生活,倒時時系念江南朱欄碧樹,曾作《虞美人·答遠山夫人寄夢》云:“春明一別魚書悄,紅淚沾襟小。卻憐好夢渡江來,正是離人無那倚妝臺。朱欄碧樹江南路,心事都如霧。幾時載月向秦淮,收拾詩囊畫軸稱心懷。”
以后北京政權由明崇禎到李自成到滿清兩度易手,龔鼎孳也兩投新主,世稱“三朝元老”。但顧媚已深得莊禪三昧,不以降“賊”降“夷”為恥,也不以復明復漢為榮,對丈夫的宦海升沉同樣毫不介意,超脫時俗,自在自如。清順治十二年,龔鼎孳因奏疏激怒朝廷,被連降十級,心情沉重,顧媚為了讓丈夫消愁解悶,翌年特意安排了一次為自己南返祝壽的活動(當年顧媚三十九歲)。她在金陵隱園中林堂大擺壽筵,邀請六部要員、社會名流、舊日妓業同行赴宴。更為奇特的是,顧媚安排客人中的部員和翰林等客串演出《王母瑤池宴》大戲,自己則和舊日同行“垂珠簾”飲酒觀劇。席間一位即任浙江監察長官的醉客蹣跚起身,趨顧媚珠簾前跪地捧酒稱“賊子上壽”。顧媚不驚不怪,“欣然為罄三爵”。龔鼎孳也喜笑顏開,煩惱盡忘。
康熙二年七月十五日,顧媚病死于北京,龔鼎孳將其遺骨歸葬于她生前夢牽魂繞的江南故里。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長沙之旅·岳麓山·碑亭情趣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拉薩之旅·布達拉宮·紅宮供靈塔白宮行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