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自然王國
說衡山為“五岳獨秀”,此話一點也不為過。這里,真是一個充滿無限生機的自然王國。
名木奇樹
南岳莽莽林海中,頗多古樹名木。據統計,有四十五科,一百零九種,一千三百多株。其中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千余株,二百五十年以上二百余株,五百年以上十七株。例如,方廣寺后石縫中挺立的婆羅樹已達數百年,徑六尺,高四丈,極為罕見;寺前有著菜碗大花球的伯樂樹和葉下綴有朱紅豆粒的紅豆杉都是世界冰川后僅在我國存留下來的樹種;廣濟寺旁有絨毛皂莢兩棵,樹高18米,是目前世界上極珍貴的稀有樹木;南臺寺的水杉,是我國獨有的古生孑遺稀有樹種……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藏經殿右坡上“無礙林”中的三棵“寶樹”。一是“同根生”,一兜根上長出青桐與山毛櫸兩種不同品種的樹,恰如同胞兄弟;二是學名為短柄青桐的“連理枝”,它一枝干外長后又曲回與樹體結合,似茶壺把附于樹干之上。在我國古代“連理枝”常喻愛情之堅貞。唐白居易《長恨歌》有千古名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民間有傳說,這棵連理枝即為唐明皇和楊貴妃之化身呢!三是搖錢樹,學名金錢柳,亦有稱青錢柳。每到金風送爽季節,它金黃的果實垂掛枝頭,猶如串串古銅錢,叮噹有聲,煞是喜人。民間有說,這棵樹是祥光峰下一姓鐘的樵夫,因孝心感動了仙翁,仙翁賜他金色種子,長大成木后,所結果實皆為金燦燦的銅錢。后因山霸王強行移走,便不再結銅錢。也有說,這樹是祥光峰下一個叫祥光的小伙子,因心眼好感動了神仙賜他種子,以血和汗栽培而成的。還有說,從前這棵樹屬兄弟兩家所有,樹上結的是真正的銅錢。弟弟為人實誠,需錢多少就搖多少。哥哥則貪得無厭,致使樹大為生氣,將銅錢變成木錢。
福嚴寺山門外的銀杏也很有講頭。那里兩棵銀杏都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左邊一株圍約一丈三、四,右邊一株圍約一丈五、六。這右邊一株樹身上有九個傷疤,相傳是慧思為它受戒時的艾火所致。那是慧思圓寂之日,象姜子牙封神似的,對他寵愛的徒弟和石獅、錦雞等十六精靈一一加了封號,唯獨為這株銀杏受戒。原因是,它長得比佛殿還高,而且那年陳后主召慧思赴京做國師時,銀杏還竟敢以“佛門不涉名利”相勸。銀杏自從被燒了九點艾火以后便不再開花結果,而只是一個勁地長高長粗。人們說,受戒斷了銀杏傳種接代的職能,它要頑強地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比那些得勢一時的“珍禽異獸”更結實、更久遠。果然,那些獅子將軍、錦雞仙子、丹鳳仙姑等等早已被人們遺忘,而它卻像歷經滄桑的圣者,令人肅然起敬。
竹米·觀音
龍吟蕭蕭,鳳尾森森。南岳滿山遍嶺都是竹子,有楠竹、斑竹、毛竹、鳳尾竹,還有箭竹、水竹、紫竹等共五十多個品種。后山背陰,“楠竹”尤多,從店門,經嶺坡、望峰,直至馬跡一帶,連綿二十萬畝,形成罕見的竹海奇景。
南岳竹子多,關于竹子的傳說也多。那個“觀音竹”的來歷就頗動人。相傳古代時,一位山姑在溪邊洗衣,見澗上漂來一根竹子便順手撿起,卻聽竹中響起“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喃喃聲。她好生奇怪,帶回去給爺爺。她爺爺是竹篾世家,端詳之后,發現每個節巴里好像都有個觀音,掄起篾刀一劈,每個節中果然都跳出一個雙手合十的觀音來。“觀音竹”的名字便隨著這一傳說叫開了。
更有趣的是,有的竹子還能結竹米,而且越是災年結得越多。竹米緣何而來?相傳在很早以前,祝融峰下的樵夫劉二上山砍柴時救了一株正被野豬糟踏的竹筍。那竹筍不久就長成一根楠竹。劉二見其枝葉特別厚密青翠,就將它移栽到自己的茅屋前。這竹子三年就長成了竹林。有一年,南岳大旱,顆粒無收。劉二一家餓得頭昏眼花也舍不得將竹子砍了去換米。這使那株已幻化成仙的楠竹深為感動,和滿山的竹子商量后決計不顧玉皇大帝的禁令,為劉二和其他百姓結米。于是第二天一早,劉二的竹林和滿山的竹子便都結上了厚厚一層竹米。那米麥粒大,長長的,兩頭尖,中間圓,淡黃色,吃起來香噴噴的。劉二和鄉親們得救了,從此他們對竹子更為愛護,南岳的竹子也便越長越多,形成一大奇觀。
鳳尾·杜鵑
杜鵑花不獨南岳有,但南岳的杜鵑卻不同一般。它花開得特別,其緣由也特別。如這里的杜鵑花有春杜鵑和夏杜鵑之分。人們說,那是南岳花神為“杜鵑啼血”的癡情(相傳在很早以前,杜鵑花沒有名字。正當它含苞待放之時,杜鵑鳥成天圍著它飛舞歌唱,唱得嘴中流出血來,終于催得花兒迎風怒放。但花開不久就謝了,癡情的鳥兒最后就死在了花心里。人們從此便把這種花取名為杜鵑)所感動,為讓杜鵑鳥更多地親近杜鵑花,有意把花期延長。
南岳的杜鵑花不僅有紅的,也有白的。更奇特的是,凡長在玉蘭花旁邊的,都格外鮮艷奪目。這里也有故事一段。傳說從前南天門邊高山湖畔住著一對杜鵑姐妹,還沒學會歌唱就失去了雙親。從此,她們備受群鳥欺辱,常常悲痛地哭出血來,后遇玉蘭仙姑相救。仙姑教她們唱出了極動聽的歌,還給她們分別做了白裙、紅衫。她們美妙的歌喉遭到山雀的嫉恨。百鳥之王鳳凰聽信山雀讒言而將她們扔進湖里淹死。玉蘭仙姑將身上的白衣化為漫天大雪,將鳳凰重重地壓在雪下,只有長尾巴翹在外面。從此,南岳再也看不見鳳凰,而只能在偏僻的角落看到它尾巴變的鳳尾草。仙姑又撈出杜鵑姐妹的尸體,哭了三天三夜,淚水把兩株雪里青下的冰雪都融化了。它們緊抱住杜鵑姐妹,變成了一白一紅兩樹杜鵑,白的像朵朵白云,這就是“云錦杜鵑”;紅的似朵朵紅霞,那便是“映山紅”。每年春天,冰雪剛融,她們就競相開放。而玉蘭仙姑還一直守護著她們,故凡有玉蘭花處,杜鵑花就格外生機勃勃。
雁鵝菌·毗盧茶
南岳盛產多種菌子,其中以雁鵝菌最為珍貴。它味鮮肉嫩,獨具異香,熬成菌油貯存幾年也不變味。據說這種雁鵝菌有一個有趣的來歷。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春天,北去雁群中的一只第一次飛過這里的小雁,因陶醉于南岳風光而掉隊摔到了古樹林中。一只惡狼向它撲來,萬分危急時刻,一位采菌老人救了他。老人精心照料小雁,第二年秋天雁群南來時送它歸了隊。當這群雁又從南方飛回來時,久久地盤旋在老人茅屋上空,口里吐著雨珠一樣的小東西。幾天后,遍地長出油光光的菌子,老人才明白原來是雁群從南海給帶來了好菌種。湖南人稱雁為雁鵝,這種菌子也就被喚作了雁鵝菌。
“南岳名茶遍山香”,而尤以毗盧洞的云霧茶為最。毗盧洞,一名毗佛洞,是祝融、芙蓉、紫蓋三峰間一狹長澗谷。因三面環山,云霧常繞,最適種茶。毗盧茶又尖又長,儼若槍尖,泡沏后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色鮮潤,玉花璀璨,故王船山衡岳采茶詞云:“一槍才展二旗斜,萬簇綠沉間五花。”據說毗盧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唐代就作為貢品,譽滿京城,陸羽著《茶經》也提及“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清康熙到宣統年間,更是每年都要從南岳運走上千斤貢茶,每值制茶季節,便“鞠尖隊隊滿洲靴”,“云里聞他笑語喧”了。毗盧茶為何特別佳美?人們說,因為它來歷不凡。相傳很古的時候,有一群小鳥銜著金色的茶籽從嶺南飛往花果山。當它們路過南岳時,為毗盧洞這條幽深秀麗的狹谷所吸引,禁不住張嘴唱起歌來,茶籽便紛紛墜落,從此這里就有了碧綠清香的茶。
毗盧茶聲名遠揚,還和另一則傳說有關。相傳清代初年,南岳所屬之澧州的州官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后來居然被他在毗盧洞清涼寺當住持的同鄉用景德鎮的瓷碗長沙白沙泉水沖泡毗盧茶治好。消息傳開,朝廷官員、地方鄉紳無不爭購這“長在佛腳邊祥云”中的毗盧“佛茶”。那個住持死后多年的康熙五十七年,智犁和尚首倡重建清涼寺,得到朝廷和地方權貴的資助,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毗盧“佛茶”。清涼寺重建后改名廣濟寺。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自古帝王州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韶關之旅·惠州西湖·苧蘿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