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豐都·冥山鬼城
豐都縣地跨長江兩岸,古為巴國別都。東漢永元二年(90)始置平都縣,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取城郊“豐穩壩”和“平都山”各一字連名豐都,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酆都,1958年更今名。
人死到豐都
平都山亦名冥山、名山。晉代葛洪《神仙傳》載:漢和帝皇后的曾祖父陰長生、中散大夫王方平,相繼在平都山修煉,得道升天。陰、王并稱,后人附會為“陰王”,敷演出“陰曹地府”的神話傳說,于是“惡鬼下地獄,人死到豐都”的說法廣為流傳。豐都名山,則是因宋代蘇軾曾到此留有“平都天下古名山”的詩句而得來。平都山位于縣城東北1里許,海拔288米,方圓1.5平方公里。前涌長江水,背恃五魚山,東依青牛山,西鄰鹿鳴寺,景致極佳。
山上大興土木營造鬼城始自唐朝,歷代均有修建,有大雄殿、二仙樓、奈河橋、望鄉臺,報恩殿等建筑,設十八層地獄、上刀山、下油鍋、磨子推、鋸子解等種種刑罰,并根據人間司法系統組織機構,塑有閻羅、判官、陰帥等人物,規模宏偉壯觀。相傳人死后,須憑蓋有豐都縣府、陰司、城隍三方大印的“路引”,經過無數關卡,才能到鬼城,等待轉世升天。“文革”中,鬼城遭毀,后修復。1982年11月,被國務院正式列為長江三峽風景區第一個名勝古跡點,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地。
古往今來,李商隱、杜光庭、蘇軾、蘇轍、范成大、陸游、破山老人、王士禎、張問陶等無數文人墨客、佛道徒眾魂系于此。《西游記》、《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喻世名言》、《聊齋》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都有對鬼城地府的描述。民間有關的掌故傳說也別具一格、妙趣橫生。
相傳,從前平都山上只有一座小廟,幾個菩薩。有一年,朝廷大將陰長生、王方平吃了敗仗,卷公款私逃至此,見廟中香火挺盛,就找來和尚,修起廟,塑關羽像,大賺香火錢。朋友們聽說了,都來投靠,一下子又修了四十多座各不相同的廟宇。后來二人死了,朋友們為了招徠香客,捏了二人下棋的泥坨坨,稱他們“陰王”。于是,平都也就成了陰曹地府的首都。
據說劉備初主蜀時,派著名的陰陽先生張琦在四川選九龍捧圣之地建造皇城。張琦相中了平都山,只是龍形山脈僅有八條龍,遂猶豫不決,回府稟報。劉備說:“孤乃真龍天子,正合九龍之數”當即拍板。可是,張琦返回平山時,陰天子已選中此地作幽都,開始建城了。張琦后悔不已,含恨而亡,臨死時將僅有的紋銀托于手心,普濟世人。陰天子感其忠義,封為地仙菩薩,留住幽都。
從前,赴鬼城香會的香客有句贊辭:“豐都縣,豐都城,豐都像把關刀型。”相傳豐都城是在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上蓋起來的。那年關云長走麥城被害后,魂歸豐都。來到平都山下一棵大榕樹旁休息,順手把青龍偃月刀放在江邊。上山后,陰天子請他擔負保衛幽都之責。他想起放在山下的刀,再去尋時,只見一片沙洲,刀早已經被沙覆蓋,沙洲上民舍點點。云長不忍麻煩居民,尋刀一事遂作罷,以后順著刀形就建起了一座豐都城。至今,登上平都山俯瞰,豐都城真的像一把沿江而臥的青龍偃月刀呢。
天子殿中照妖鏡
鬼城最大的廟宇天子殿位于平都山巔,座東朝西,朱墻黃瓦,飛檐畫棟,始建于西晉,原為紀念陰長生、王方平在此升天,后即傳為陰天子所居。唐時又名仙都觀、白鶴觀,明永樂年間改閻羅廟,清康熙間名閻君廟,后改今名。
殿高9.5米,占地2431平方米,由正殿、下殿、山門組成。正殿有陰天子頭戴金冠,身著蟒袍,腰圍玉帶的坐像,原為金身鐵質,今為泥塑。旁列六曹文武,后塑娘娘。下殿列四大判官,十大陰帥。西廂設東西地獄。殿門有梁平雙桂堂的開山大師、高僧海明(破山老人)于康熙二年(1663)所撰對聯:“不涉階級,須從這里過,行一步是一步;無分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殿中原有吳道子、趙子昂、唐寅、竹禪等名家字畫,均遺失,僅存一“照妖鏡”為人矚目。相傳從鏡中可看出一個人的前世和來世。當年知縣杜嵩(一說唐涂)積怨百姓,民謠曰:“縣令杜嵩,惹怒天公,來世變牛,罰駕犁弓。”杜嵩欲知究竟,對鏡一照,正面是只黑毛肥豬,反面是頭瘦骨嶙峋駕犁耕地的水牛,大怒,命取烏雞狗血涂鏡,從此照妖鏡就不再靈驗了。鏡系清代制品,銅質圓形,直徑2尺。至今游人見此,皆駐足觀照,以為一笑。
天子殿中有十大陰帥塑像,其中的牛頭、馬面二位,最為大家熟悉。相傳他二人本是親兄弟,兄名朱牛,弟名朱馬,自幼父母雙亡,同在幽南山學武,一同愛上了吳員外的女兒彩珍。彩珍喜愛憨厚的朱牛,員外喜愛朱馬。二人決定比武定親。后朱牛獲勝,卻染病歸天。彩珍難耐朱馬的糾纏,毒死他后,也自盡身亡。
三人魂歸豐都以后,兄弟二人因武功高強被封為牛頭馬面大帥,又由陰天子并作主,將彩珍嫁給了朱牛。
二仙樓仙家腐乳香
名山絕頂,陰天子座后,有座古老的建筑二仙樓。頂為六角錐形,邊緣上翹,成六角弧形。于此極目四望,凌波浩渺,云霧茫茫,飄然若凌虛,故古名“凌虛閣”。
沿木梯拾級而上,“華光大帝三下豐都”、“飄海觀音慈航普渡”佛像栩栩如生。頂樓葡萄架下兩位長者對奕、一中年男子和一少年正如醉如癡地觀看塑像,格外引人注目。相傳唐朝時,有一男子賣豆腐挑擔過平都山,見二位老翁下棋,就停下來觀戰。等到想起賣豆腐事時,一擔豆腐早已發霉。老翁朝擔子吹口仙氣,囑他添些香料去賣,果然銷路大增,成為當地有名的特產。后來,他才知道老翁是仙人陰長生和王方平,于是出資蓋樓,內塑二仙對奕像,起名“二仙樓”。他所做的豆腐也得名“仙家豆腐乳”。后人重修此樓時,念仙家豆腐曾受仙人指點,遂增塑賣豆腐者像以紀其事。
二仙樓建成后,歷代香火不斷。名人顯宦登樓題詠頗多。清譚宗樞有《二仙樓懷古》:“幾點殘棋不計年,遺蹤留向白云巔;安排此局何時了,我欲登樓一問天。”
陰間通行證
鬼城豐都有售“路引”者。“路引”為三尺長、二尺寬的黃紙券,上印正襟危坐的陰天子和陰司、城隍、豐都縣府大印。相傳人死后,憑此可順利通過鬼門關,并在陰間受到善待,早日投生。游人至此,多因好奇而購買。
相傳昔時豐都小販林二,酒醉誤入冥府,返陽間后,在平都山腳下開了個招魂酒店,并把自己出入地府的路線印制出售。一日崔判官來喝酒,對他說,“你那紙條無地府官印,只能指路,不能通關”,于是贈官印圖樣,并起名“路引”,自此大傳于世。一說有生前擅騙者,死后見鬼門關前亡魂眾多,慮不得過,遂尋黃紙一卷,作假公文,上書“……凡關津渡口,不許稽延阻滯,驗收放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鬼卒見之當即優先放行。陰天子從中受到啟發,就傳令向生前行善者頒發此券,并請豐都縣衙負責甄別善惡,審批蓋章。據說唐太宗游地府返人間時,曾受陰王之托捎回了許多路引。
有一年,豐都大旱,謠傳鬼神將降禍于此。百姓們紛紛搶購路引,以求死后不受罪。一時路引身價百倍,有為求購而傾家蕩產者。時忠州刺史白居易聞訊,微服私訪,將縣衙伙同天子殿和尚搗鬼騙錢之事公布于眾,予以嚴懲,勒令他們退回了坑害百姓得來的贓款。百姓千恩萬謝,每家捧出一碗糧食,共同釀造了一壇酒送給白居易。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香山雜酒”。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故宮·六宮深鎖萬嬌嬈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太湖·包孕吳越壯哉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