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中之旅·玄中寺·凈土祖庭不盡緣
日本友人高階瓏仙的詩《朝禮凈土宗祖庭玄中寺有感》中有這么幾句詩:“真如法界自圓融,中日一心同愿通,大道無門超國境,佛光明里腳頭豐。”讀過詩句,也許人們要問,玄中寺是怎樣成為佛教凈土宗祖庭的?它又是怎樣超越國境搭起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橋梁的?為什么來中國游覽參觀的日本客人總要去偏僻的玄中寺拜訪一番呢?
玄中寺,又名永寧寺、石壁寺,地處山西交城縣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中,建于北魏延興二年(472),創建者是北魏極受皇帝敬崇的曇鸞大師。曇鸞早年曾游歷南方,隨道士陶弘景學仙經,后從印度菩提流支接受了天親一系的凈土法門,成為我國佛教凈土宗的始祖;曇鸞晚年在玄中寺住持念佛,名重一時,被東魏孝靜帝譽為“神鸞”。隋唐之際,玄中寺的道綽、善導二法師繼承了曇鸞倡導的凈土教義。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之際曾親赴玄中寺禮謁,敕賜寺額為“石壁永寧禪寺”。玄中寺成為當時我國佛教的三大戒壇之一。公元九世紀善導法師去長安香積寺從事凈土法學的研究和傳播,這樣凈土宗通過在長安求學的日本僧人傳到了日本。到了十二世紀,日本天臺宗名僧源空(號法然)依據善導大師教義開創了日本凈土宗,并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為三祖師,玄中寺為開山祖庭。日本名畫《二祖對面》講的就是法然創立日本凈土宗的故事。傳說法然一夜夢見西方飄來一片五彩祥云,云中出現一位長老,法然問長老是何人,從何處來?長老回答:“我是從唐朝來的善導,因感凈土宗當盛于日本,特來探訪。”法然醒來,趕緊請畫工摹下夢中善導與他相會的情景。凈土宗在日本廣泛傳播后,又分成許多支派,法然的弟子親鸞也背師立說,自立一宗名“凈土真宗”。然而這些支派也都視山西玄中寺為祖庭。由此可見,玄中寺不僅是我國重要的凈土宗寺廟,而且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往的紐帶和橋梁。
玄中寺曾毀于元末兵火,明清兩代又重建與修葺。現寺內除天王殿為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重建外,其它建筑如大雄寶殿、七佛殿、千佛殿均為近年補建。在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的甬道上,東西各有一碑亭,東面碑是“甘露文壇碑”,為唐代進士李逢吉撰寫,唐貞觀元年立;西面碑是唐開元年間建,碑名“石壁寺鐵彌勒像頌碑”,是唐代女書法家、太原參軍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書。
寺內西側祖師殿里懸掛著曇鸞、道綽、善導三位大師的畫像。殿兩側貼墻柜里陳列著日本朋友贈送的禮品和書籍。墻壁錦緞上寫著“日中友好世世代代”。到此觀賞錦緞的人們都會記起發生在玄中寺的日中友好的動人佳話。抗日戰爭時期(1942),日本凈土真宗東本愿寺派“曇鸞大師奉贊會”會長管原惠慶長老,沖破日本侵華戰爭造成的障礙,來玄中寺參加曇鸞大師圓寂一千四百年紀念會。回國時,他將玄中寺的棗子帶回東京,種植在他主持的寺院內,并將寺名改為棗寺,作為玄中寺的別院,以寄托對祖庭的懷念。1964年他再次朝禮玄中寺時把兩顆落齒埋在祖師堂前。以后管原惠慶又先后七次到玄中寺禮謁。他的三個孫女分別取名為玄子、中子、侍子,合稱“玄中寺人”。這名字寄托了管原老人希望中日友好的強烈愿望。趙樸初1977年游玄中寺時曾作詩《題石壁玄中寺》,稱頌在管原長老身上體現出的深厚中日友情:“億年石壁千年寺,佳話新添,樹蔭花環,雙齒三生共一函。此身此土情何極,片石誠堅,滄海能填,子子孫孫不盡緣。”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長沙之旅·撈刀河·關羽掉刀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合肥之旅·八公山·劉安與八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