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張家界·留侯藏蛻
在張家界一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詠嘆漢留侯張良的詩:“太平原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癡人貪祿刀上死,直上林泉隱姓名”。
張良佐劉邦滅楚,封留侯,是漢室三杰之一。張良功成身退,遍游天門、青巖等名山大川,尋仙訪道,修身養性。張家界一帶至今留有許多張良的遺跡和傳說。
在去黃獅寨的路上,有一處著名的景點“大巖屋”。前面不遠,有一酷似葫蘆的山峰,幾株紅葉樹,如葫蘆頸下飄動的紅綢,人稱“丹葫蘆”。
當年,張良找遍了青巖山三千八百座奇峰,終于在一個巖屋里見到了大仙赤松子。張良得到仙人的寶葫蘆后便在巖屋住下來,修仙煉丹。一天,呂后為了捉拿張良,包圍了青巖山。張良忿忿地將手中的丹葫蘆一甩,一揮手,便領著徒弟們上了黃獅寨。且說那葫蘆,便是現在的“丹葫蘆”山;那座巖屋,就是“大巖屋”。
張良率眾離開巖屋后,武陵郡太守接到呂后密詔,便圍攻山寨。幾個月后,運上山的糧食吃光了,張良燃香跪拜,請來了送兵書的黃石公公。黃石公公賜了三條活鮮鮮的鯉魚。士兵們把鯉魚拋下山崖,太守一見寨上還有七、八十斤重的大鯉魚,自覺困不死張良,悻悻地撤兵了。張良為了紀念他的師傅黃石公公,便把無名的山寨取名黃石寨(又名黃獅寨、黃氏寨)。
關于張良的墓,民間傳說紛紜。《永定縣志》說:“張良,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巖山,時隱時現。”在水繞四門相柳巖下孤崖臺上,有近似的墓地。據說張良死在黃獅寨,呂后聞訊,一定要尋到墓冢。于是武陵郡太守率干練士卒,帶著風水先生,進青巖山查訪。他們果真找到了張良墓。但這墓仿佛染了仙人的靈氣,忽是一縷清氣,忽又一股濃煙,時有時無,隱隱約約,任你劍砍火燒,都無可奈何。據說后來有人看到過張良墓,但機會總是不多。
據說張家界的名字也與張良有關,相傳張良在青巖山留下一脈張氏子孫。張良為了使青巖山更美,曾在青巖山南側植了七棵銀杏樹。許多年后的一天,一個叫張萬沖的官吏見了這七棵高大的銀杏樹,頓起邪心,想以此為界,把青巖山劃為己有。于是,在每一棵樹上刻了一個字,寫成:“指揮使張萬沖界”。后來,一個叫張家雄的獵戶氣憤不過,便把“萬沖”兩字改成了“家雄”。張萬沖大怒,調來三百親兵,四處抓人。這時,銀杏樹突放金光,樹干上噴出七股桶大的黃水,把張萬沖的兵馬卷進了金鞭溪。云頭上的仙人用拂塵往七棵銀杏樹上一指,立刻出現了七個金燦燦的大字:“人間仙境張家界”。從此張氏子孫世世代代在這里繁衍生息,張家界的名稱也就保留了下來。
張家界由于開發較晚,史書記載不多,少數觀宇廟堂又多被毀。但從這里流傳的有關留侯張良、黃石公、赤松子等的傳說,可以看出這里道家影響之深。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張良廟·留侯顯圣紫柏山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南疆之旅·喀什·疏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