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呼和浩特之旅·烏素圖召·有水之地的寺廟群
烏素圖召因位于呼和浩特西北的烏素圖村而得名。蒙語烏素圖意為“有水的地方”。該村泉水長流,杏柳成蔭,曾以“紅杏遮村”列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烏素圖召在村西,背依大青山,面臨烏素圖溝,由慶緣寺、法禧寺、廣壽寺、長壽寺、羅漢寺五個毗鄰寺院(現存四座)組成。
慶緣寺位于五座寺廟中心,為主寺。它規模最大,創建最早。明萬歷年間,游方喇嘛薩木騰阿斯爾來到烏素圖附近山洞修行,他擅長醫術,深受當地群眾尊敬。萬歷十一年(1583),他募捐興建了這座寺院。其建筑全部由蒙古工匠自行設計施工。大經堂為藏漢混合式建筑結構,建在1米多高的平臺上;經堂后院是兩層樓的佛堂。慶緣寺以壁畫聞名,廟內的壁畫內容包括歷史人物、佛教故事、風俗裝飾、山水花鳥,將宗教經變、戰事和現實生活融于一體。在每個單獨的佛像之間的空隙處,工匠們都巧妙地畫上一些奔馳的牛馬牧群充實空間。主體壁畫上方則穿插著人神兩界的故事,如把握神關的達木枷,盤騎于羊背,羊身上排列的細毛非常富有質感。文武財神蘇力德和那木斯勒,一個騎馬挎箭帶狗,一個騎獅執幡,相傳那木斯勒手中的幡是搖錢樹。整個連壁大幅畫面上,以大面積的白色襯托少許石綠、朱砂,更顯得古樸、渾厚。
慶緣寺東北的法禧寺,保存較好。它規模不大,但布局緊湊,裝飾精美,為烏素圖召第三代活佛羅布桑旺札勒于雍正三年(1725)所建。羅布桑旺札勒諳熟經典,擅長醫術。傳說該寺大殿頂鋪的綠琉璃瓦就是因為他治好了皇后的病后被賜換的。過去殿內供有藥王菩薩,神案上存有藏藥。法禧寺內藏有由羅布桑旺札勒整理的《松希堪馬著經》版共三千四百五十五塊,這是一部從西藏傳至內蒙古的珍貴經版,為西藏喇嘛所著,用藏文刻成,包括經、律、論、醫、數五個方面,醫學、數學部分為其精華。烏素圖召的歷代活佛都精通醫術,與此經版有密切關系。
烏素圖召后有一處戰國時期趙長城遺址,為一條東西走向的夯土城墻。戰國后期北方為許多互不統屬的氏族、部落的領地,匈奴族占有陰山以北的廣大草原,而陰山以南尚有林胡、樓煩緊鄰趙國北境,常南下騷擾。前300年,趙武靈王下令改變穿長袍、佩重甲的習俗而著“胡裝”;又以輕便靈活的戰馬代替笨重過時的戰車,從而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戰斗能力。后終于擊敗了胡人,占據了大青山南麓、黃河以北的廣大平原,并在其北邊國境線上筑起一道長城,堵住胡人南下的道路。據《史記·匈奴傳》載,趙長城東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內),中間經過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陰山,至高厥(今烏拉山與狼山之間的缺口)而止。現存古長城遺址東西長達130多公里,斷續蜿蜒于大青山、烏拉山、狼山靠南邊的山頂上。烏素圖召后的長城遺跡即為其中一段。在內蒙古境內,除了戰國長城外,還有秦、漢、北魏、北齊、隋、金和明代的長城,總長約1.5萬公里,約占全國古長城的七分之二。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滇南之旅·德宏州·景頗族“目腦縱歌”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遼西之旅·醫巫閭山·望海書堂契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