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關外山·千山之旅·鐵剎山·北國道教始興地
鐵剎山是東北道教的始興地,位于本溪縣溪田鐵路南甸子車站,奇峰笏列,林木蔥蘢,洞巖幽險,“高如削玉夜生寒”,“低看云樹有千層”,景象巍峨壯觀。鐵剎山又名九頂鐵剎山,但主峰只有五座——中為原始頂,東西南北分立著玉皇頂、太上頂、靈寶頂和真武頂,“所以名九者,蓋從東、南、北三面仰視,皆見三頂,三三合為九”。諸峰中以原始頂、靈寶頂最高、最險、最壯觀。
鐵剎山“由長白山蜿蜒而來,旋起旋伏,奔赴四百余里,到此突兀高聳,如神龍翹首,特出靈奇”。是故,明崇禎三年(1630),道教龍門派第八代祖郭守真由山東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航海北來,棲于此山收徒傳道,修觀建廟,“其道不翼而飛,四方向往”。清康熙初奉天省城(今沈陽)爰建三教堂,“而流傳之廣,南則遼陽千華山,西有廣寧醫巫閭山,以及全省諸山,率皆有宮觀”(《鐵剎山志》第一卷)。康熙戊子九月廿五日,郭守真死去,葬于此山。
鐵剎山山勢崢嶸突兀,絕頂凌空,山中流水迂回,野花燦然,青藤裊裊,蒼松蔽日。時至晚秋,滿山紅葉,如火如霞,清末學者、曾為張作霖家庭教師的白永貞曾作詩詠曰:“天然形勝擅遼東,九頂巍峨矗碧空;瑞氣久瞻金母嶺,祥光朝射玉皇宮。山前河水蒙衣帶,月外天橋落彩虹;信是乾坤鐘毓厚,尋仙何事問蘅嵩。”
鐵剎山上巖洞眾多,有云光、天橋、乾坤、風月、懸石、郭祖、云仙諸洞,乾坤洞東原有郭祖塔,郭祖洞則相傳為郭守真修煉之所。諸洞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云光洞,又名“八寶云光洞”,相傳長眉李大仙曾在這里修煉,據鐵剎山石刻《重刊長眉李大仙碑文》載,長眉李大仙名叫長庚,商朝太乙年間人,二十五歲云游到遼東,在云光洞修煉布道,在天橋洞羽化登仙。云光洞口巖壁上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十個大字,洞內呈葫蘆形,有“八寶”,即定風珠、石壽星、石虎、石木魚、石蓮盆、石龍、石床、石蟾等,都是人們根據洞中巖石的形狀想象而來。定風珠是一塊圓石,大可盈尺,相傳周武王伐紂,曾遣散宜生、晁田來鐵剎山向長眉李大仙借定風珠,破“十絕風吼陣”。山上碑文還記有《封神演義》中借定風珠的這段神話。可惜“八寶”今僅存殘跡,唯余一口小潭在洞中,人稱圣水井,清冽可飲。清代進士李維禎描繪云光洞之景的詩中有“天空不落九天雪,座上爭開四座花。如此山中應忘老,不須回首更思家”之句,從中可見云光洞景致之美妙迷人。
鐵剎山上還有許多刻石、寺院,古跡及有關的傳說也很多。刻石較著名的除《重刊長眉李大仙碑文》外,還有“直上青天”、“避仙谷”、“西聚仙臺”、“一覽群山小”、“夜誦黃庭有月來”等等。天橋洞口東,另有李維禎的題刻:“鐵剎山是山海關以東道教始興之地。”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吉林·北國江城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西侯度遺址·華夏第一代子孫的余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