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白云山子房洞·功成身退話張良
張良(?—前185)字子房,韓國貴族后裔,曾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中。后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劉邦曾云:“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故世人稱張良為漢初三杰之一,與蕭何、韓信齊名。晚年多病,閉門不出,習煉辟谷導引之術。傳說隱居蘭考一帶,死后亦葬此地。
隱居白云山
白云山在蘭考縣西南,高14丈,周圍4里。土山無石,山下有洞,據古書記載,張良曾隱居此洞,故名“子房洞”。此洞十分幽深,很少有人到達洞底。
張良隱居是有很深遠的原因的。早在行刺秦王未中被通緝的時候,張良改名換姓,隱藏在下邳。一天,他在橋上遇到一個老頭。老頭故意把自己的鞋扔到橋下,要張良去撿。張良看他年老,強忍怒火,下橋取回鞋子。老頭又要他為自己穿上,張良只好又為老頭穿好。老頭大笑而去,把張良驚得目瞪口呆。不料老頭又折回來,對張良說:“五天以后來這里見我?!蔽逄煲院?,張良來到橋邊,老頭先到了。老頭嫌張良來遲了,改約再過五天以后。屆時,張良一聽到雞叫就去了,結果還是晚了。老頭大怒,改約再過五天。這一次,張良不等半夜就趕往橋邊,總算比老頭先到一步。老頭轉怒為喜,贈張良一部《太公兵法》,預言張良讀過此書以后第十年將有大用,第十三年就會重見自己于濟北谷城山下,不過自己那時就是一塊黃石了。這一切果然一一應驗。張良功成封侯,并在第十三年后經過谷城山時,看到一塊黃石。張良將黃石帶回,時時祭之;死時,把黃石一同下葬。
張良功成身退,為歷代文人學士所景仰,所以來白云山憑吊游覽者很多,觸物生情之作也比比皆是。有《白云樵歌》一首,詩云:“城西一望白云間,突兀層巒百仞山。路入盤蜒飄翠縷,峰回嵷崒鎖煙環。仙童采藥深林里,樵子高歌曲水灣。為訪留侯辟谷處,來游此地不知還?!?/p>
墓葬傳奇聞
張良隱居白云山,死后亦葬在山南(今曹辛莊車站南側)。墓高10米,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傳說下葬之時,鄉民都來為他送殯。當人們將靈柩抬到墓地,正要挖墓坑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眾人都被吹散。等風停后,眾人回來,靈柩已不見,平地早已隆起一座巨大的土丘,神力安葬了張良。一說這陣大風是玉皇大帝派來迎接張良上天為神的。張良乘風歸去,土丘下只埋了他的衣冠,所以有人也稱此墓為張良衣冠冢。墓地柏樹排列有序,十分整齊,傳說其數目誰也數不清。有位草帽商人發誓定要數清,便推來一車草帽,先把草帽數了一遍,然后在每棵樹上掛一頂。好容易快要掛完了,一陣狂風吹來,草帽全都刮上天空。又傳一位縣官帶眾衙役來查點柏樹數目。他讓每個衙役抱一棵柏樹,然后再清點抱過樹的衙役的數目。不料幾次點名結果,數目各不相同,縣官只好喪氣而歸。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云居寺·刻石藏經“北京敦煌”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吉林·北國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