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烏拉城·五城鎖鑰三省通衢
烏拉古城位于吉林市西北7公里處,原稱布哈特烏拉。布哈特是滿語,意為打獵;烏拉是沿江的意思。
烏拉古城至今仍是滿族的聚居地,許多建筑物依然留有滿族的民族風格。這里民風樸厚,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習俗,每逢年節,要請“薩滿”、拜神祗,供天地之位,制作滿族糕點,施行滿族禮節。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離烏拉古城6里的楊屯調查,發現這里保存著早期“西團山文化”及渤海晚期的墓葬遺跡和稀有的陶器等物品。據考證,認為此地為周秦時期滿族的遠祖“肅慎”氏族的游牧區。
烏拉古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有內、中、外三重城墻,四隅有角樓,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一夯土壘筑的高臺,長約50米,寬約28米,高7米;臺前有花崗巖鋪就的石階,共四十三級,此臺被當地人稱為“白花點將臺”。
烏拉古城是明朝時海西女真族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四個部落——烏拉、輝發、葉赫、哈達合稱為扈倫四部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后來烏拉部日漸強盛,它的首領布顏通過戰爭吞并了其他三個部落,自稱“烏拉貝勒”,并且在遼金時代舊城的基礎上壘土筑城。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清太祖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各部,親率大軍征伐,逐走布顏的孫子布占泰,至此,烏拉國歷經四代而滅亡。
海西女真族長期生活在長白山、松花江、牡丹江流域,這一帶被奉為清王朝的“龍興寶地”。烏拉古城又是當時防御沙皇侵略的重鎮之一,是北方水陸交通的樞紐。清《打牲烏拉地方鄉土志》載:“烏拉城,遠迎長白,可謂五城鎖鑰,近繞松花,乃三省通衢。”故清王朝對其極為重視。
由于舊城屢遭水患,康熙四十五年(1706),遷城重建,夯土筑城。周圍八里,設東、西、南、北四門;中街建起高大牌樓門二座,商賈集于西門之外,旗人、漢人不雜居。寬闊宏深的總管衙門建于十字街東,還修有關帝、城隍、藥王、觀音四廟及土地、倉神、昭忠三祠,是一座規劃完整、格局方正的城池。
康熙二十九年曾在明代古城舊址的“白花點將臺”上修建了一座“三霄娘娘廟”。關于“白花點將臺”民間有一個傳說。元代時,松花江西岸有個海郡國。國王的三女兒白花公主從小與虎兒訂了親。后來虎兒的父親遭到陷害而流落他鄉,虎兒也沒有了下落。白花公主成年后,海郡國王衰老了,國力日益下降,屢屢遭到鄰國的侵襲。在這危難之中,海郡國元帥鐵頭強迫白花公主做他的兒媳婦,白花公主堅決不從。后來,國王戰死,白花公主在丞相的協助下率領百姓東遷,并要求每個人都帶上一包家鄉的土。來到江東后,他們重新筑城,并用家鄉土筑成一座點將臺,以此告誡百姓不忘家鄉,一定要收復故土。這就是“白花點將臺”。
從此,白花公主率人操練武藝,又出榜招賢。青年漁民姜海俊被招入軍中,因為他性格忠厚、屢立戰功,白花公主封他為“副元帥”,并漸漸愛上了他。鐵頭元帥十分憤怒,設計用酒灌醉了姜海俊,把他抬入公主的臥室內,不料被公主識破,鐵頭見陰謀敗露,便投降了敵國。白花公主與姜海俊一起消滅了鐵頭。幾年后,國力日趨強盛,姜海俊升任元帥,率兵收復了故土。姜海俊原來就是虎兒。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三山·二塔聳立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千山之旅·五女山·五女遺訓警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