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重慶之旅·南北溫泉·“浴罷溫湯生趣滿”
北溫泉地處北距重慶約50公里的嘉陵江溫塘峽,依山傍水,巖壑峻峭幽深。溫泉水含大量石灰質,對防治風濕性疾病和皮膚炎癥有效。公園內現有各種優美的天然景物和人工巧設的園林以及溫泉游泳池。建筑以四大殿為中心,自下而上為關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此外,還有古香園等。古香園是創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的溫泉寺的舊址,也正是元憲宗蒙哥飲恨歸西之處。
1259年,御駕親征的元憲宗蒙哥在重慶北部的合川釣魚城被宋朝守將王堅射中,蒙軍因而撤圍退兵至北碚溫泉寺。幽雅古樸的溫泉寺風景也未能醫治好蒙哥的創傷,當年8月,蒙哥終因傷重不治,遺恨而死。
溫泉寺在歷史上的名氣除了沾蒙哥的光外,還與兩個文化名人有關。宋景德年間,彭應求在赴推官任途中經溫泉寺,吟有一詩:“公程無暇日,乍得宿清函。始覺空門客,不生浮世愁。溫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樓。徹曉都忘寐,心疑在汴州。”(《宿溫泉佛寺》)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早年慕彭應求的詩名,嘉裕元年(1056),他舟過溫塘時,曾在北溫泉講學、游覽。他親自作序,書刻《周敦頤彭推官渝州宿溫泉寺詩序》石碑,立于溫泉寺。彭應求今天被公認為古今詩吟溫泉寺的第一人。
北溫泉的來歷有著強烈的神話色彩。從前,縉云山上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因遍種相思樹而得名相思寺。相思寺的殿堂樓閣都用紅豆樹建造,使北碚九宮十八廟都黯然失色。其中火神廟的火神非常嫉妒,便借故去相思寺索要相思樹。廟里和尚答應送給這位鄰居一百根紅豆樹。火神卻蠻橫地要五千根,遭到拒絕,惱羞成怒,噴火將相思寺及紅豆樹化為灰燼。
逃得性命的和尚們又在廢墟上建廟。山上連續三年大旱,和尚們不得不每天往返幾十里到嘉陵江里挑水育苗種莊稼,卻無濟于事。
后來水神知道此事,便懷著同情之心對眾和尚說:“明晨金雞報曉之時,我上山降雨。不過得山上鐘鼓齊鳴,眾僧跪接。”眾僧得悉,異常高興,決定輪流值班,待鳴鳴時叫醒眾人。不料,貪睡的小沙彌卻在蒲團上睡熟了。水神在雞叫時辰來到,見毫無動靜,怒而回返,至半山腰傾下攜來的雨水。雨水滲入干裂的地面,被灼熱的石頭燙熱,在山下涌出,就成了溫泉水了。
除了北溫泉外,重慶還有著名的南溫泉。
南溫泉距重慶市26公里,始建于明代。溫泉出自建禹山,水常溫40℃左右。泉水清澈,四季宜人,清同治年間始在此修建了浴池。郭沫若曾有詩贊曰:“浴罷溫湯生趣滿,花溪舟楫喚人回。”
南溫泉風景以泉、洞、山、水為特色,最高峰為建文峰。相傳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破南京,被迫逃亡,隱姓為僧,在此居住。山上原有建文廟,即為其居所,今已圮。小溫泉對面高山上,有一龍泉,為南泉三大名泉之一。傳說古時此洞無泉,百姓飲水極難。洞中有一神龍,化為甘泉自洞中涌出。人們感其恩德,稱之為“龍泉”。南泉洞穴多石乳,千姿百態,著名者為成全洞和仙女洞。花溪發源地虎嘯口,為一峽谷,一石虎橫臥正中,山洪奔瀉,直沖虎身;山谷鳴響,宛如石虎咆嘯,成為氣勢磅礴的峭壁飛泉。花溪上有橋數座,有“四面春山鎖翠色,樓臺倒影艷泓波”之譽。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靈渠·“治水巧妙,莫如靈渠”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太姥山·“海上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