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徐霞客故居·晴山勝水處霞仙居北宅
江陰市南歧村,是我國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故鄉,遺址今存晴山堂。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他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理志,因見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專心從事旅行。從二十二歲開始,歷時三十四年,他的足跡遍及二十三省,日行百里,夜宿荒山。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留下四十余萬字的資料,死后由季夢良等整理成具有地理和文學雙重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故居保持著明代建筑式樣,梁檁粗大,雕刻彩繪,門檻用獨木制成,墻壁用方磚迭角砌成。故居共有十七間房屋和兩間廂房,占地1370平方米,建筑三進,大門上懸“徐霞客故居”匾額,后面門頭上有“繩其祖武”磚刻。廂帝門頭上有“承先裕后”磚刻。第二進為崇禮堂,院內有一棵高逾6米的古羅漢松,祖傳為徐霞客手植。村前勝水橋,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保持著明代江南小橋的風格,橋面石柱內外側,有兩副對聯。其一云:“曾有霞仙居北宅;依然虹影臥南陽”。
徐霞客一生游歷,得到母親王氏的支持,她年逾花甲時還曾隨徐霞客在江南作短暫游歷,徐霞客對其極其敬重。明萬歷四十八年,王氏重病初愈,徐霞客在勝水橋附近重建新房,命名為“晴山堂”。崇禎三年,徐母逝世,徐霞客將家藏元明以來的書法手跡,鐫石嵌于晴山堂,共有七十六方珍貴石刻和一塊《晴山堂帖敘略》木刻。其中《秋圃晨機圖》,有二十二位名人為此圖作詩屬文,其真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石刻共九十四篇詩文,出自八十八位名人之手,其中有宋濂、倪瓚、文徵明、祝允明、顧鼎臣、高攀龍、董其昌等。徐霞客墓在晴山堂后院,墓前立清初刻制的石碑,上書“十七世明高士徐公之墓”,前有青石祭臺,后立徐霞客全身雕像。今晴山堂已辟為“徐霞客紀念堂”,門頭后有端木蕻良所書“晴山勝水”磚刻,正廳懸朱穆之“晴山堂額”,中堂屏門前有1.8米高的石雕“徐母教子”像,由著名雕塑家陳道坦創作。江陰的晴山勝水,永遠紀念著這位足跡遍于天下的布衣旅行家。
上一篇:蕭蕭大漠風·敦煌之旅·玉門關故址·春風不度玉門關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邯鄲之旅·北朝墓·曹操七十二疑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