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石寶寨·“危樓畫閣迷夕煙”
以“危樓畫閣迷夕煙”享譽中外的石寶寨位于長江北岸忠縣境內。所依之山孤峰拔起,形似玉印,名玉印山。傳為女媧補天時遺下的彩石。清代張問陶曾作詩贊曰:“孑孑玉印山,屹立江水東,天作百丈臺,秀削疑人工。”
寨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分寨門、寨身層樓和寨頂古剎三部分。寨門背北向南,高7米,彩塑眾多;寨前有巨大石坊,前后分別書“必自卑”、“瞻之在前”名言。十二層樓閣銜山而上,通高56米,除貼附峭壁處鑿孔穴固定外,皆為木結構。樓閣皆三方四角,開有圓形大窗。各層陳列或泥塑、或碑刻、或詩畫,對誕生或曾生活在古忠州的歷史名人,均有簡介。山頂為約1200平方米的平壩,有清咸豐年間所建的紺宇宮。據說此宮初建時,登山極險,每有廟會,死傷無數。后人修路時,受山鷹盤飛啟示,按“路變寨、寨冠路、寨藏頂、路旋天”之法,在寨內架盤旋式云梯至頂。
不過民間流傳另一種說法:廣寒宮中的仙鶴因碰翻玉兔搗的仙藥被罰下人間采藥治病五百年。期滿時她送給隨自己學醫的石寶姑娘一顆紅珠。姑娘出對聯選婿時,壞財主來搶人,把姑娘逼上巖頂。她拋出紅珠,燒死了財主,也燒光了巖下的古藤,自己無法下山。鄉親們為搶救姑娘,傍巖搭起層層樓梯,直達巖頂,于是就有了石寶寨。
寨頂石壩右側有洞,相傳深與江通。春夏之交時洞出云氣。曾有放鴨娃失群鴨,哭于此,鴨復出,乃得名“鴨子洞”。洞口有清人王爾鑒絕句詩碑:“絕頂紅開紺宇宮,云飛樹杪來天風;天地滉漾度云彩,泉深下與江波通。”明末清初,一支農民義軍被圍石寶寨。三個月之后,官兵見還有鮮魚掛在寨門,以為是神助義軍。故有“莫道山不大,內藏百萬兵;圍它三個月,活魚掛寨門”一詩流傳至今。
寨頂大殿后有“流米石”,亦稱“流米洞”。洞口如碗。相傳以前它只有酒杯大小,能流出白花花的大米,而且不論寺中人口多少,每次出的米總是只夠吃一頓,無多余。后來長老貪心,鑿大洞口,米就再也不流了。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鰲園·“博物大觀”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木蘭圍場·“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