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鶴林寺·“南山可作畫材”
鎮江南郊有鶴林寺。寺始建于東晉大興年間,幾經興廢,殿宇猶存。寺前黃鶴山,因相傳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少時在這兒耕讀時,常有黃鶴飛集,故名。這一帶層巒疊嶂,連綿起伏,樹木蔥蘢,溪水淙淙,景色十分秀麗。相傳宋時,大畫家米芾(米元章)來此游玩,謂“南山可作畫材”,便結廬定居下來,創立“米家山水”。米芾死后,葬于鶴林寺西,米墓至今尚存。
相傳,米芾性情怪異,有許多不為世人所理解的怪癖。他愛著唐人裝,頭戴高冠,坐轎時轎子容納不下,他就拆去轎頂讓帽子露出一截在外面,見者無不大笑。他尤喜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見奇石便整冠下拜,連喊“石兄”,人們稱其“米顛”、“石迷”。一天,他到南郊黃鶴山找石頭,在鶴林寺歇腳。小閣樓里,明窗凈幾,清幽雅致。他隨手打開窗子,見遠處重巒疊嶂,氣勢磅礴,煙云繚繞,變化萬千,一時看呆了,當和尚上閣樓才醒悟過來。他急忙問和尚:“寺里有無紙墨筆硯?”和尚便搬來書桌紙筆,朝窗口一擺。米芾拿起畫筆,舐了墨汁,又在水盂里蘸了水,凝神望著窗外。他一會兒放眼遠望,一會兒閉目沉思,還不時搖頭晃腦,如醉如癡,而手里的筆卻不由自主地在宣紙上點點戳戳。和尚在一旁呆呆地看著畫紙,連聲叫道:“妙,妙!”原來,宣紙上竟出現了一幅別具風格的山水畫,畫中山和云霧全是用水墨一點一點地點染而成,窗外的景色和宣紙上的畫形神似,虛實難分。米芾大筆一揮,題上“鶴林煙云”四個字。從此,米芾便跟和尚要了塊地,砌幾間茅屋住了下來,死后也葬在這里。米芾用畫《鶴林煙云》圖的水墨點染技法作山水畫,形成獨特的“米家山”畫法,《鶴林煙云》圖成了“米家山”畫法的代表作。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杜康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鰲園·“博物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