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傅玄
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
外合不由中,雖固終必離。
管鮑不世出,結交安可為。
傅玄是晉初文學家,歷任御史中丞、太仆、司隸校尉。為官清正,秉公執法,令權貴懾伏。這樣一位清高耿介之士,自然難免為濁世所不容。本詩正吐露了詩人對美好友誼的向往和知音難覓的落寞、失望。字里行間浸透著詩人的孤獨苦悶和憤世不平之情。
“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兩顆相同的心靈自然會相互理解。這里強調了真正友誼產生和建立的基礎。“同聲”現之于外,“同心”蘊于內。心靈相同,必使雙方產生凝聚力。
“外合不由中,雖固終必離。”如果只是外表上投合而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情,那么即使表面牢固而終將必然分離。這是翻過一層來說。所謂“外合”者,指由一些外部條件促成的交合,比如名利地位、容貌等等。以色合者色衰愛弛,以利交者利盡而退,不是出于心靈的相同相知,友誼是不可能持久的。“終必離”的“必”字,講得斬釘截鐵,從反面進一步強調了前面所講的“同心”的重要。
“管鮑不世出,結交安可為。”像管仲鮑叔牙那樣忠于友誼的人不是每一代都有的,我又哪里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呢?管鮑之交,是流傳千古的佳話。管仲鮑叔牙從小就甚為相知,管仲家貧,鮑叔牙常以財相濟,管仲也不稱謝。后來當管仲因輔佐公子糾而成為齊桓公的階下囚時,鮑叔牙鼎力保舉管仲,把自己的宰相之位讓給管仲。后齊桓公經管仲的實行改革富國強兵而成春秋五霸之一。詩人對管鮑那樣心心相印、崇高無私的友誼十分神往傾慕,為自己找不到一個“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的知己感到苦悶、失望,對自己所處身的社會現實頗感不滿。字里行間,我們不難體味到詩人處境的困頓、孤獨。
全詩皆用議論,樸實無華,但在議論之中卻滲透著憤激之情。令讀者既受到理的啟迪又受到情的感染。
上一篇:《人生何處不相逢·[清]丁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偶成二首(其一,節選)·[近代]王國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