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丁冠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清代趙翼《陔余叢考四三·成語》引丁冠的這兩句詩。這是歷史上遷客騷人詩文中熟用的成語。曹丕《秋胡行》:“泛泛淥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隨風靡傾。”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杜甫《又呈竇使君》:“相看萬里客,同是一浮萍。”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后漢書·鄭玄傳》:“萍浮南北”。他們寫景寓意,或以萍隨水漂泊,喻動亂年代,生活無法安定;或比身處門第等級森嚴的時代,無人薦舉,不能一展才華;或進一步引申,表達不相識的知己相逢的情懷。
在人類的時空界域里,一個人的確是渺小的,就如一葉浮萍,任由水波沖蕩。歷史上偉大英雄又有誰能自宰命運前途?才華橫溢的蘇東坡也曾遠謫南疆,詩仙李白也曾被賜金還山……這兩句詩不僅描寫了封建社會文人學士的共同遭遇,也表述了詩人在人生道路上對個人價值的認識:滄海之一粟。
但生活必然會有知音,人生并不孤獨。詩人以達觀的態度來面對個人的遭際,在茫茫人海中,還是能找到知音和相識的,“人生何處不相逢”。丁冠超越他人之處,就在于對待人生聚散,有的人只感嘆“沒有不散的筵席”,為人生的別離、分散而哀怨、苦惱,而他持積極的態度,相信總有“相逢”之日,這就道出了人生哲理,使人對生活抱積極進取的態度,樂觀地對待人生。
這兩句所以為后世崇尚、借用,就在于它精警凝煉。“一葉浮萍”極言其小,和“大海”相比,更覺渺小,且有飄忽不定之意,就是在人生的“大海”中,兩葉浮萍也會相遇。“相逢”的機率是比較小的,用“何處不相逢”,則又表示機遇是多的。因此,它能給人以鼓舞、激勵的作用。
上一篇:《書郡齋壁·[宋]包拯》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何當行·[晉]傅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