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金載筆謁承明,至道安禪得此生1。西掖幾年綸
【校記】
1.至,《全唐詩》一作“志”。
【箋釋】
[中書王舍人] 即指王維。錢起《過王舍人宅》、《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李嘉祐《寄王舍人竹樓》,都是指王維。乾元元年(758)春,王維遷中書舍人,是年秋,改給事中。《舊唐書》卷一九六下《文苑傳下·王維》:“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東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腰金] 古代朝官的腰帶,按品級鑲以不同的金飾,品級高者亦以純金制成。后因以泛指身居顯要。金,亦指金印或金魚袋。唐岑文本《三元頌》:“腰金鳴玉,執贄奉璋。” 載筆,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鄭玄注:“筆,謂書具之屬。”孔穎達疏:“史,謂國史,書錄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謝朓《始出尚書省》:“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承明,漢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稱承明廬。三國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門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承明廬。《文選·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張銑注:“承明,謁天子待制處也。”后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唐李頎《送綦毋三謁房給事》:“徒言青瑣闥,不愛承明廬。”
[至道] 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莊子·在宥》:“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漢牟融《理惑論》:“(老子)曰:‘用其光,復其明,無遺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兇之所住。至道之要,實貴寂寞,佛家豈好言乎!” 安禪,佛教語。指靜坐入定。俗稱打坐。見本書卷三郎士元《冬夕寄青龍寺源公》注。
[西掖] 中書或中書省的別稱。漢應劭《漢官儀》卷上:“左右曹受尚書事,前世文士,以中書在右,因謂中書為右曹。又稱西掖。”唐張九齡《酬周判官兼呈耿廣州》:“既起南宮草,復掌西掖制。” 綸
[東山] 《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謝安早年曾辭官隱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征聘,方從東山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又,臨安、金陵亦有東山,也曾是謝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游憩之地。唐王維《戲贈張五弟諲》其一:“吾弟東山時,心尚一何遠!” 薜蘿,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注:“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后遂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梁吳均《與顧章書》:“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唐韓偓《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道方時險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子虛] 指《子虛賦》。《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相如客游梁,得與諸侯游士居,乃著子虛之賦。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
上一篇:《早朝日寄所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秋夜寄皇甫冉鄭豐》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