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偷桃》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長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上大驚,始知朔非世中人。”又,晉·張華《博物志·史補》:“唯帝與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謂方朔神仙也。”
【釋義】“三次偷桃”是東方朔故事,他因三次偷王母仙桃而被謫人間。后人以此比喻長生不老的仙人。
【例句】贏女伴一場斗草,指仙翁三度偷桃。羞弄生綃,懶上秋千,笑整金翹。(張可久〔雙調·折桂令〕《春情》)這一小令借用典故以描寫小女子們春日在園中嬉戲,互相說笑話的情景,與原典含意有所不同。
上一篇:元曲典故《三槐(槐壇)》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三牲五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