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毫末用功成一水,水源山脈固難尋。
逡巡便可見波浪①,咫尺不能知淺深。
但有片云生海口,終無明月在潭心。
我來擬學磻溪叟②,白首釣璜非陸沉③。
【注釋】
①逡(qun)巡:猶言片刻。②磻(pan)溪叟:指呂尚,相傳他未遇周文王時曾垂釣于磻溪(今陜西寶雞市附近)。③璜:指玉,半璧為璜。相傳呂尚釣于磻溪而得玉璜,故磻溪又稱璜溪。陸沉:比喻隱于市朝中。《莊子·則陽》:“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四、《全唐詩》卷六五二。詩題,《歷代題畫詩類》“陸山人”作“睦山人”,今從《全唐詩》。
陸山人,不詳。
這是一首借題畫抒發詩人感慨的七言律詩。首聯點明畫中內容,畫上僅有一水,連水之源——山都沒有,可見這是一幅純畫水景的圖畫。中間二聯描繪陸山人畫水情景及畫面特色。但見畫家大筆揮灑,頃刻間便有波濤洶涌、濁浪排空之勢,看不出水究竟有多深,浪有多高。從中可以看出畫家所畫非平靜如鏡的一泓湖水,而是洶涌澎湃的海水,只有海天交接處有幾片浮云在飄蕩,見不到明月在波中蕩漾。最后一聯寫詩人觀感,畫中的海水是如此壯觀廣闊,令人不由心潮澎湃,豪氣干霄,詩人亦由此而想到磻溪,想到垂釣磻溪而際遇于文王的呂尚。詩人自己也想模仿呂尚,希望能得英主賞識,使自己有所作為,不再隱居下去。詩人方干曾應進士舉,但連應十余次而不第,只能一直隱居鑒湖,所謂“官無一寸祿,名傳千里聞”。但方干并不甘于如此,在自己詩中有“此日早知無爵位,當時便合把漁竿”(《初歸故里獻侯郎中》),“未能割得繁華去,難向此中甘寂寥”(《再題龍泉寺上方》)之牢騷和感慨。此詩亦表現了方干隱居的不得已和想得到明主聘用的渴望。
上一篇:《金陵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集古句題蘇小小像》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