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熙
夢里模糊記,將身化綠筠①。
起看窗上影,卻是夢中身。
綠霧迷天暗,蒼煙冪野平②。
瀟湘今夜雨,應有佩環(huán)聲。
兀兀常離俗③,超超迥出群④。
一生唯尚直⑤,不覺已干云⑥。
【注釋】
①筠(yun):竹子的青皮,此處指竹子。②冪(mi):籠罩。③兀兀:高聳的樣子。④超超:高超拔俗的樣子。⑤尚:崇尚。⑥干:沖向。
【評說】
本詩選自戴熙《賜硯齋題畫偶錄》。
“比德”是中國古代美學史上的傳統(tǒng)手段,在題畫蘭竹時經(jīng)常運用它。戴熙的這首題畫詩也毫不例外地使用了這一手法,不過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朦朧而已。
前四句,詩人發(fā)展了“莊生夢蝶”的哲學思想,并把它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范疇中來。畫家在詩中講道:夢里的事情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只是依稀記得,在夢中,自己已化作綠竹。當一覺醒來之時,看到窗上印現(xiàn)的竹影,直道是夢中的自身,似夢似醒,似幻似真,撲朔迷離,竟不知自己是綠筠,還是綠筠化為自己。這一創(chuàng)作境界在前代也并非沒有。蘇軾在《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一詩中也講到這一命題:“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這其實都是畫家物我交融的結(jié)果。緊接著四句,通過藝術想象,賦予畫面模糊動人的情調(diào),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給人以縹緲之感。在綠筠的映襯下,暮靄蒼煙早成綠色,迷天蓋野。看著眼前的綠色水霧和雨珠,仿佛見到了瀟湘淚竹,由此而想到了湘妃美人。伴隨著想象的一閃念,耳邊又響起了叮叮咚咚的環(huán)佩之聲。詩作至此全部借神話傳說寓意,進行“比德”,人竹互化,只有二者相通,才可能實現(xiàn)。那么,它們共通的契合點是什么呢?到最后四句,作者才給以明確的回答,此乃全詩主旨所在,那就是高聳特出、高超拔俗的品格,一生只求一個“直”字,從不摧眉折腰,唯求節(jié)節(jié)向上,直干云霄。
上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