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
潑海旌旗爇血紅①,防秋諸將盡籠東②。
黃衫淺色靴刀備,年少翻能作鬼雄③。
【注釋】
①潑海:傾海,翻海。爇(ruo):焚燒。②防秋:古代調河南江淮兵卒往西北邊疆,保護秋收。此處指調兵支援作戰。籠東:亦作“東籠”,潰散不振作的樣子。③鬼雄:鬼中之杰出者。《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評說】
本詩選自錢仲聯《人境廬詩草箋注》卷八。
這是一首十分特殊的題畫詩,所題之畫并非一件純粹的藝術品,而是人亡之后的遺像,而詩人對畫像的題詠,借以歌頌愛國將領誓死保家衛國的崇高氣節和民族精神。
光緒九年(1883),法國霸占越南之后,向中國發動進攻。由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和一再妥協,法國更為猖獗,次年竟入福州馬尾軍港,襲我軍艦,爆發了中法馬尾海戰。中國將士用生命捍衛祖國的領土和尊嚴,涌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黃佐廷,廣東番禺人,就在這次閩江之役中以身殉國,年僅二十五歲。為彰表其業績,死后追贈云騎尉。詩人見其遺像,心潮澎湃,此刻,腦中再次浮現出激烈雄壯的戰斗場面。江海洶涌,掀起陣陣驚濤駭浪,戰艦上的旌旗也隨之飄揚起伏,似乎它已約略感受到戰爭的激烈。面對敵軍的囂張氣焰,年輕的黃佐廷以一腔熱血報效祖國,用殷紅的鮮血映染了這一片旌旗,展現了一顆熾熱的拳拳愛國之心。詩的前兩句,更通過將領們的喪魂失魄,突出他的大無畏氣概,歌頌了普通將士與民眾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后半首,詩人連用三個典故,對黃佐廷的精神境界作深層次的贊頌。黃衫淺色,即“淺色黃衫”,事見《隋書·麥鐵杖傳》,隋朝一將軍決心殉國,命兒子準備好淺色黃衫,意欲子承父爵,得以富貴。靴刀,據《舊唐書·李光弼傳》,光弼為不落入敵手,“常納短刀于靴中,示有決心之志。”此乃古人之壯事,而在法軍入侵馬江時,黃佐廷曾將自己的像片寄與家父,以表死戰之決心。(事見本詩之“小言”)這是何等氣概,在生死、大義之間,他毅然選擇了“舍生取義”。即使已殉難,但他的豪氣英魂卻長留人間,作鬼也當是鬼中之雄,真正做到了前人所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的豪言壯語。綜觀全詩,氣勢豪邁,愛國激情躍然紙上,確非一般封建文士題詠之作可比。
上一篇:《題鳴鶴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三香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