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言情贈友詩歌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這首送別詩的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則“杜十四”者,指的大概就是杜晃,而東吳正在“江南”地區,因知詩題雖不同,所指實為一事。
“荊吳相接水為鄉”,首句點明行者所往之地,突出了一個“水”字。荊襄、東吳一帶地處南國,以水多著稱,本無需贅言,但作者卻特意標出“水為鄉”三字,乃是別具深意的。向下看去,旨趣漸明: “君去春江正渺茫。”“春江”,既點明時令,又暗示出春季江水浩浩、江面寬闊的特點,從而使得“正渺茫”三字下得極為妥帖。荊吳是“水為鄉”,春江是“正渺茫”,渺茫的一江春水向東浩浩流去,恰與荊吳之水鄉連成一片,簡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而這個水的世界正是詩人朋友杜晃要前往的處所,那么揣想那水天相接、浩渺無際的一片汪洋,詩人怎能不為友人此行的前程擔憂呢? “日暮征帆何處泊”?這是擔憂的具體內容: 你這一葉孤舟,要在那樣渺茫的江水里飄蕩,到了日暮時分,不知有無停泊處?可又停泊在哪里是好呢?在這里,詩人先以“渺茫”作鋪墊,見出水勢之闊大; 繼以“征帆”置其中,借對比襯托其渺小;大小既已殊絕,更以“日暮”渲染出一種蒼涼的危機氣氛; 最后以“何處泊”發問,從而步步緊逼,層層轉深,極真切地表現出了對友人此行無比關懷的一片深情; 這樣,末句的“天涯一望斷人腸”,便有如蓄積已久而驟然決堤之洪水,奔涌而出,一發不可收了。當然,孟浩然寫詩從不使力斗狠,而是竭力避免劍拔弩張之氣,將情感的波瀾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借以更深刻地傳達其內在意蘊。因而,即令蓄勢已久情感勃發如“天涯一望斷人腸”者,仍使人覺其強度適中,頗具韻味; 而“天涯一望”四字,其指向實與首句之“荊吳相接水為鄉”隱然相關,故而形成首尾圓合之結構,一線貫穿之詩情。所謂“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 (《李杜詩緯》) ,指的大概正是這種情況。
上一篇:《送朱大入秦》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