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楊潮觀·罷宴(全一折)
寇準官拜同平章事兼相州節度,出將入相,封妻蔭子,志得意滿,富貴驕人,為慶祝自己的壽辰而大事鋪張。其差往蘇揚征物選妓的家奴,將其籌壽的資用狂嫖濫賭,揮攉大半,誤了壽慶。寇準因此大怒,要嚴懲家奴。曾經侍奉過太夫人的老婢劉婆,因被相府回廊里流積的蠟燭油滑倒,又看不慣那種奢侈的場面,就趁機故意大哭,并追述起當年寇準家境貧寒,其母靠縫紉賺一點燈油,供兒子苦讀成名的辛酸往事。寇準聽到后猛然悔悟,感傷不已,于是釋仆不問,下令次日罷宴,一切賀儀賀客俱免。又決定廣延僧眾,設醮修齋,以超度亡母而慰其孝思。
罷宴,思罔極也。長言不足而嗟嘆之,不自知其淚痕漬紙。哀絲急管,風木增聲,恐聽者與《蓼莪》俱廢爾。
老旦扮劉婆扶杖上 (唱)
【北中呂粉蝶兒】 白發青裙,畫堂前尚蒙恩養。想當初獨伴孤孀,今日個受黃封、膺紫誥,偌大風光! 怎知道孟母先亡,倒是咱賤殘生,趁著他暮年安享。
(老旦) 梅花雪壓深難見,誰道春來香已遍? 繞樹還依畫棟飛,舊時王謝堂前燕。自家寇丞相府中一個老婢子劉婆便是。我家相爺,官居一品,祿享千種,才辭了軍國平章,又拜了相州節度,出將入相,蔭子封妻。你們只見他富貴當前,豈知他幼年孤露!當日太夫人青年守節,零丁孤苦,把他教養成名; 不想今日榮華,太夫人早已辭世。如今府中,只有老婢子還是當初服侍太夫人的。因此上,相爺夫人念其舊日,留養府中,多蒙另眼相看,倒也十分自在。只是咱酒星照命,最是貪杯,雖則相府存身,實乃醉鄉度日,終日醺醺,不省人事。因此府中上下,都叫我是個女劉伶。這也不在話下。明日是相爺千秋大慶,文武官僚,齊來上壽。聽得今番的酒筵歌舞,比前異樣豐華。你看笙歌醉飽僮奴隊,羅綺光華婢妾身。眼見得咱又有一番僥幸了也!
【小上樓】 清閑一向,幸衰鬢依然無恙。看到他貴子賢孫,蘭桂齊芳,春滿華堂。只笑我靠糟床,聞酒響,便喉嚨搔癢。這是俺女劉伶,半邊也那風樣。
(副凈扮院子跑上) 宰相家人七品官,官不算,還要短一段。宰相肚里好撐船,船不軟,還要轉一轉。(老旦) 院子,為何這樣慌張? (副凈) 老媽媽,你還不知道我的慌張,其實郎當。只因相爺慶壽,比前異樣鋪張。色色翻新換舊,差我前往蘇、揚。廣征水陸千品,妙選妓樂成行。舞女珠圍翠繞,歌童玉琢金裝。不是貴人夸耀,怎得奴輩猖狂? 領了雪花一萬,嫖賭去了半方。誰知干事停當,小伙恨未分贓。攛掇相爺火發,帶怒下了教場。回來就要發放,險些性命存亡。媽媽,煩你通個內信,夫人解勸從旁。但肯周旋則個,謝你手帕一方。(老旦) 你是說些甚么? 我已醉的糊涂,聽不明白,等我醒過來,你再說罷。(副凈) 好話。你的酒好難醒,我的事也難等。(下) (老旦) 你看那院子,倉皇而去,我想起來,相爺福祿齊天,如此豪華,怎生還不知足? 雖則貴人性大,也不該十分忘懷了。不免從回廊走將過去,看是如何? 你看潭潭府第,畫棟珠簾,列幕張燈,如同白晝。別院笙歌乍起,滿階珠翠齊迎,想是相爺教場回來了。(作跌介) 呵呀! 是甚么將吾滑倒? 一連跌了幾交。(唱)
【幺篇】 穩不住齊眉拄杖,猛將咱玉山頹放。原來是歌舞連宵,蠟淚千行堆遍回廊。滑溜溜扒的忙,跌的慌,幾乎把老身停當。咱正要借因由,去把那舊情來講。
(老旦) 聽得相爺、夫人同在后堂,正好上前廝見。只怕的酒逢知已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下) (外扮寇萊公戎裝擁眾上) 赤手擎天一著高,生平從此顯英豪。澶州事業相州節,不覺蟬冠已二毛。下官萊國公寇準,現在節度相州。今日,教場合營大操,事畢回來,不覺已是上燈時候。退下! (眾下) (更衣介)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因下官初度,文武官僚,合當加禮酬答,歡宴軍門,筵宴所需,都令翻新換舊,不料為采辦家奴所誤,以致不能成禮,因此心中十分不快。已曾吩咐將那廝綁出轅門,定當一頓處死。請夫人出堂! (旦扮寇夫人上) 夫君鎮大藩,象服稱河山。治國難而易,齊家易卻難。相公,當此千秋大慶,百福俱全,正該燕喜開懷,緣何卻生煩惱? 就是家奴無禮,處治何難? 今當家慶之辰,且請停刑造福。(外) 夫人有所不知,下官入參朝政,出總兵權,無令不行,無人不服。今乃家奴賤才,玩縱如此,家之不齊,豈能治國乎? (內老旦哭介)(外) 你聽是何人啼哭? 喚他過來。(老旦上) (旦) 原來是這風婆子。你是風了?醉了? 怎到此啼哭起來? (老旦) 老邁龍鐘,在回廊走過,被幾堆蠟燭油滑倒,一連跌上兩交。只為老婢子,是從不曾經跌踣的,大意了些。(旦) 想是跌痛了? (老旦) 痛是不曾很痛。因此一跌,想起太夫人,不覺掉下淚來,失聲一哭,剛被相爺、夫人聽見,合該萬死。(外) 你是怎地想起太夫人來也? (老旦) 相爺,你自然忘了,老婢子還記得。你幼年時節,自從先太爺亡后,并無遺下田園,太夫人百般哀苦,把你教養成名。那時節燈火寒窗,停針課讀,就是你讀書的燈油,都是太夫人十指上做出來供應你的。你如今功成名遂,富貴榮華,每夜府中輝煌燦爛,四壁廂高燒絳燭,遍地里蠟淚成堆。真乃彼一時此一時。可憐太夫人的苦楚,竟不曾受享你一日! (唱)
【滿庭芳】想當初辛勤教養,他挑燈伴讀,落葉寒窗。那有余輝東壁分光亮? 單仗著十指縫裳。繼膏油叫你讀書朗朗,拈針線見他珠淚雙雙。真凄愴! 到如今,怎金蓮銀炬,照不見你憔悴老萱堂?
(老旦) 想到其間,老婢子不覺的老淚交流,不能自止了。你休怪我! (唱)
【快活三】不由人遇繁華更慘傷,不由人提往事獨凄涼。也只為小來看覷感恩長,剩今日頭白還相傍。
(外背立揮淚介) (旦) 既是你為太夫人吊淚,也不怪你。只是今朝歡慶,你休說得相公傷感起來。你且到后廂自在罷。(外)夫人且住。下官聞言悲感,煩惱頓消,倒要他把舊時甘苦,細細說一番也。左右,可將綁出那廝,暫且押回,聽候另行發放者。(內應介) (外) 老婆子你且說來,下官不嫌絮煩也。(老旦) 當日太夫人守著孤孀,千辛萬苦。如今已日久年深,連老婢子也漸漸相忘了。(唱)
【朝天子】 則記得太夫人啊,撫孤兒暗傷,代先人義方,為延師盡把釵梳當。只要你成名不負十年窗,倚定門閭望。怎知他獨自支當,背地糟糠,要你男兒志四方。又怕你在那廂,他在這廂,眼巴巴,巴到你學成一舉登金榜。
(旦) 那年太夫人泥金報信,可也歡喜? (老旦) 他就此開顏一笑。爭奈他筋力已枯,淹淹一病,空費了無限勤劬,你后來的富貴都不及見了。(唱)
【四邊靜】 今日呵,他身先黃壤,博得你寶貴夫妻同受享。你如今縱玉碗瑤觴,熱騰騰親捧著三牲養,恁羹香煙香,也滴不到泉臺上。
(老旦) 老婢子語言顛倒,沖撞貴人,望乞恕罪。(外) 呀,你說那里話! (老旦) 老婢子還想起一事來: 當日太夫人曾有一個遺念,留在老婢子處。(外) 快去取來! (老旦下) (末、生扮院子上) (末) 稟相爺: 朝內王侯卿相,各路節將監司,抬送壽山福海等物,禮單一一呈上。(生) 稟相爺: 合屬文武官員,率領將吏耆民,稱觴制錦,預祝千秋,明早都在轅門伺候。(外) 正要吩咐中軍,明日罷宴。一應賀儀賀客,俱免傳宣; 壽樂壽筵,概停伺候。(末、生應下) (老旦取畫上) (旦) 這畫如何說?(老旦) 掛起來看,你看這畫中母子二人,孤燈一盞,是那個來? 可不太夫人音容如在? 當初你在京新科及第,太夫人已得病在家,不起的了。記得他臨危之際,特叫老婢子到跟前…… (外揮淚介) 那時有何說話來? (老旦) 那時他也沒多說話,就把這軸畫兒交付于我,也不知甚么意思。他只說道:“你的小官人,將來前程自然遠大,只是沒爹的孩兒,從小任性,我又失教,怕他一朝得志起來……就這一件,我做娘的放心不下。”話猶未了,只見他幾聲嗚咽,兩淚分流,竟是回首了。我的太夫人呵!你好苦也! (唱)
【耍孩兒】 你眼穿但把孩兒望,怎知道臨去也莫話衷腸。只這一幅舊形相,費他無限思量。則為你小來心性無拘檢,反著我禿尾烏鴉教鳳凰。(指畫介) 你開圖像,看這儀容蕭瑟,怎禁仔細端詳!
(外哭倒,眾救介) 感念亡親慈訓,畫中之意,何敢刻忘!(旦) 可將此像懸掛中堂,我夫婦好朝夕展拜。(外) 正該如此。可奈下官忘親縱欲! 劉婆,怎生把我盡盡數說一番,只當我自家怨艾也! (老旦) 老婢子怎敢! (唱)
【五煞】 則是你受君恩,恩可酬; 受親恩,親已亡,故園攀柏真堪愴。 早知道鼎鐘不逮團圞日, 反不如菽水親供田舍郎。 你休回想, 今日個朱門酒肉,(指畫介) 當日個白發糟糠。
(旦) 先姑如此恩勤,怎生這般命苦? (外)“樹欲靜而風不寧,子欲養而親不逮。”真是古今同此一恨也! (老旦) 相爺,你富貴當身,原該享用,因此罷宴,足見你夫婦的孝思。(唱)
【四煞】 一霎時喜宴開,一霎時怒氣張,歡娛煩惱都勞攘。他那里亡親骨冷荒郊草,你這里貴子笙歌晝錦堂。怎不成悲愴! 親在日,受不起你萊衣半彩,親亡后,消不盡那介酒千觴。
(外) 聽你說來,令人不堪回首。下官真乃忠孝兩虧也! (老旦) 話到其間,教你如何不要痛苦。但似你的顯親揚名,也就夠了。(唱)
【三煞】 他做慈親愿已酬,他撫孤兒名已揚,一重重紫泥封誥來天上。雖則你含悲棒土情難塞,早知他含笑歸泉恨已忘。人長往,畢竟是顯揚為大,更何如忠孝成雙。
(外) 生前缺養,死后邀榮,瞻仰豐碑,令人徒增悲痛耳!(旦) 每念先姑早亡,今得劉婆話舊,相公既不勝哀感,賤妾亦無限傷情。只是欲報無從,空悲何益? 依妾愚見,既是明日壽辰,停筵罷宴,何不廣延僧眾,設醮修齋,且慰孝思,庶資冥福。相公意下如何? (外) 言之有理。就請過遺容,供在明日齋壇之上。(收畫介) (旦) 明日太夫人靈位前,換水添香,須得劉婆去也。(老旦) 這個當得。(唱)
【二煞】 凈瓶兒佛座前,繡幡兒慈位旁,看源頭一滴楊枝上。早知他塵根凈處無磨劫,只怕你鐘磬聲中帶慘傷。空悲仰,千鐘粟盛來齋缽,一品衣披在靈床。
(老旦) 夫人,明日修齋設醮,自然合府中斷酒除葷,但老婢子是一天斷不得酒的,合先稟告。(旦) 風婆子,你不比別人,不來管你。(外) 能有幾個舊人! 諸凡由他適意便了。(老旦) 感謝不盡! (唱)
【一煞】 你則為念微勞注意深,感慈親遺愛長,恩波似酒俱無量。不嫌我趨承不入時人隊,不嫌我老朽無知醉后狂。還只是含悲向,他拋我,似遺簪棄舄; 你憐我,知物在人亡。
(外、旦同哭介) (老旦) 相爺、夫人,請且寬懷,憑仗佛筵,太夫人自當早生天界。老婢子嘮叨了一會,口渴難熬,要到廚房下討三杯去也。(唱)
【煞尾】 看家雞,還繞廊; 看飛雛,便遠揚。問人生誰沒有娘親想?怎到頭來,偏是有祿的人兒不逮養?
(老旦下) (外揮淚不止介) (旦) 劉婆婆這番說話,聽者都要傷心。只是子孝無窮,親年有盡。相公若哀感傷和,反不是仰體先人的意兒了。(外) 咳! 教我心中如何過得也! 夫人,我孤苦娘親骨已寒,如今縱榮華富貴也徒然。(旦) 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終朝淚不干。(同下)
罔極: 無限。用以表示父母的養育之恩無窮無盡。風木: 指人子不能奉養父母于生前的哀思。周代孝子皋魚曾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蓼莪 (lu e鹿俄): 《詩經·小雅》 中的篇名,寫兒子對亡親的傷懷。據說晉代王裒讀到它就悲傷流淚,其門人因此廢之不讀。黃封: 以黃泥封口的官酒,古時皇帝以官酒賞賜功臣,故引申為皇帝對臣下的封官拜爵。膺:受。紫誥: 古時的詔書袋子用紫泥封口,上蓋官印,故稱。這里引申為封官。
孟母: 孟軻的母親,以善于教子著稱。舊時句: 比喻時代更迭,富貴不常。王謝: 晉代王、謝兩家,是世家豪族。此為唐代劉禹錫 《烏衣巷》詩句。平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宋代宰相的稱謂。節度: 節度使,唐宋時的官名。劉伶: 字伯倫,西晉人,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如命,故后世以代指酒徒。半邊: 一半。這里是很相象而又不完全是的意思。風樣: 瘋顛的樣子。郎當: 荒唐。玉山頹放: 比喻醉倒。見 《世說新語·容止》。停當: 這里是弄完、結果了性命的意思。澶 (chan纏) 州事業: 指寇準主張宋真宗進兵澶州破遼時所建立的功勛。蟬冠: 貂蟬冠,顯貴者的帽子。二毛: 黑白二色交雜的頭發,表示半老。初度: 生日。象服: 古代后妃及貴婦人所穿的繪有文彩的袆衣。 河山: 比喻深宏的度量。 燕: 通“宴”, 安樂。金蓮銀炬: 形容華貴的燈臺和明亮的燭光。萱堂: 對別人的母親的尊稱。義方: 指教導兒子的行為合乎規范。泥金: 唐代以金粉和膠汁制成的顏料,用來書寫登科進士的喜報。監司: 監察州郡的轉遠使和提點刑獄使的統稱。回首: 去世。意謂回到人轉世而來的世界里去了。攀柏: 謂對亡親的悼念。相傳晉代的三裒在為父親守墓時,經常攀著墓旁的柏樹痛哭流涕,樹盡為之枯槁。鼎鐘: 鐘鳴鼎食的省詞,形容富貴人家盛大豪華的氣派。菽水: 啜菽飲水的省詞,比喻以清貧簡淡的生活奉養父母而能得其歡心的孝行。菽是豆類總稱。晝錦堂: 貴族家的豪華廳堂。宋代宰相韓琦衣錦榮歸,建此堂于他的故鄉。這里借指寇準身榮家富。萊衣半彩: 意謂盡一點孝心。用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穿五色彩衣學兒戲以娛親的典故。介酒:壽酒。舄(xi細): 鞋子。孺慕: 象幼兒對父母的思念。
《寇萊公思親罷宴》寫北宋寇準的故事。寇準曾兩任宰相,封為萊國公,故世稱寇萊公。據《宋史·寇準傳》記載:“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其奢靡如此,但后來卻有改變。據說,他將所“得月俸置堂上,有老媼泣曰:‘太夫人捐館時,家貧,欲絹一匹作衣衾不可得。不及公之今日也!’公聞之大慟,故居家儉素。”(《邵氏聞見前錄》) 楊潮觀取之敷演成劇,借古事以告誡當時那些發跡變泰的新貴們: 應貴不忘親,富不忘儉,不可以富貴驕人。作者雖然出于世俗觀念和“酷嗜禪學”的佛家思想,在劇中宣傳了“顯揚為大”的封建觀點,又給劇本拖上了一條迷信色彩的尾巴,但是它的內容還是健康的。不僅富有教育意義,而且獨具藝術特色。這個劇本有幾點值得玩味。
一是多層次的主題意蘊。從劇目、序言和全劇中心內容來看,勸孝是其第一層次的意念。從始而籌壽、終而罷宴的情節來看,崇儉是其第二層次的含義。從寇萊公慶壽的目的、意志來看,戒驕是其第三層次的寓意。一折短劇,卻有如此豐富而深刻的內涵,無怪乎陳俠君在《吟風閣傳奇序》 中,說楊潮觀的作品“寄托遙深,別具一副手眼”。
再是多側面的心理描寫。全劇寫寇萊公從驕奢到感悟的轉變過程,是通過對人物的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的描寫來揭示的。寫相府籌壽的鋪張,就從家奴口中道出了“貴人夸耀”的得志心理。寫劉婆話舊,使寇丞相“聞言悲感,煩惱頓消”,在情感心理上起了很大變化。特別是觀畫后突然哭倒,他還“只當我自家怨艾也”! 他有忘親縱欲的悔恨,有欲報無從的終天之憾,有死后邀榮的虛妄之悲。而其歡娛、煩惱、悲傷、內疚、怨悔、遺憾、痛苦等復雜的心理過程,無一不是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從聽覺、視覺、感覺等不同的側面,象多棱鏡似地反映出來。這樣,就清晰地表現出一個忘親縱欲而義孝思不匱的孝子的形象。
三是多色調的戲劇語言。全劇沒有描寫社會沖突場面,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它只是運用了一種以感情過程為基礎的結構和多色調的語言,賴以取得感人的藝術效果。為了表現寇萊公由忘親轉為思親,由奢侈轉為節儉,作者截取了他貴而驕、驕而改的思想大轉折的剖面,別開生面地安排了一個老婢帶著醉意勸諫寇丞相的戲劇場面。通過她的哭主、話舊、示像三個情節和 〔滿庭芳〕、〔快活三〕 等五支曲子,讓她聲淚俱下,淋漓盡致地陳訴了寇母生前撫孤的辛苦情狀和臨終托孤的悲酸往事,使人物感情逐步激化,戲劇沖突發展到頂點,又以凄然罷宴為結局,這樣,整個戲都充溢著濃郁的悲劇情調。而這一情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富于色調的語言來表現的。除本色的語言以外,寫晝錦堂的富貴氣象,語言鏤金錯彩,事事物物都閃爍出珠光寶氣; 再作一反跌,寫寒窗里的貧苦情景,語言變為灰色情調,字字句句又顯得極其悲涼。今昔對比,“真乃彼一時此一時”,戲劇語言也就自然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色調。它那扣人心弦的曲白,讀起來凄惋欲絕,慷慨生哀。所以后來的劇評家都稱賞此劇“聲情磊落,思致纏綿” (姚燮 《今樂考證》著錄四),“淋漓慷慨,音能感人” (焦循《劇說》卷五)。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吳炳·綠牡丹(第十八出簾試)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朱佐朝·艷云亭(癡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