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兒無事去游春,
手拿著大紅紅紙紙糊的哪吒大大的風箏,
上掛著紅燈。
郎問姐兒你往那里去?
先到平山堂、大佛寺、八大景、大紅橋,
看看青,散散心,再放風箏。(疊)
又來到萬松林,又過了接駕亭,
遠遠望見霧里游湖的船,
盡都是俏郎君! (疊)
彈的是琵琶箏,弦子共月琴;
唱的是《寄生草》、《劈破玉》、《萬年青》,《剪剪花》兒甚是精,
引動了奴的心,再不想回程。
——清·顏自德輯《霓裳續譜·剪靛花》
本篇把游春的種種景象寫得多姿多彩,美如畫卷。
游春,放風箏,這本是很平常的事。可是作者寫那姐兒拿的是“大紅紅紙紙糊的哪吒大大的風箏,”上面還“掛著紅燈”,這就有點奇了。為什么要用哪吒的形狀扎風箏呢?哪吒,佛教經籍稱他為護法神。《西游記》中說他是玉帝部下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神通廣大,曾參與討伐孫悟空。《封神演義》則寫他出生不久,就打死龍王太子敖丙,四海龍王奏準玉帝,來拿他父母,他就毅然剖腹、剜腸、剔骨肉,還于雙親而死,以表示自己所作所為與父母無涉。死后,其魂魄借蓮花為軀體,得以復活。后助姜子牙興周滅紂,屢立戰功。民間以哪吒的形狀扎風箏放,以示驅邪。
這位姐兒不僅要放風箏,而且還要乘此機會“看看青,散散心。”平山堂、大佛寺、八大景、大紅橋、萬松林、接駕亭等,皆是江蘇揚州的名勝古跡。作者一口氣接連寫了這么多的景色,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至于“遠遠望見霧里游湖(按:即揚州的瘦西湖)的船,盡都是俏郎君!”更以遼闊的立體空間,給人無限神往之感。
如果說前面皆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的話,那么,后面“彈的是琵琶箏……,唱的是《寄生草》……,”則是從聽覺的角度寫的。琵琶箏、絲弦子、月琴,皆是絲弦樂器名。《寄生草》《劈破玉》《萬年青》《剪剪花》,都是當時盛傳的民間曲調名。這些民間小曲“甚是精,引動了奴的心,再不想回程。”可見它們該是具有多么大的藝術吸引力,達到了果真使人流連忘返的地步。
寫景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就在于它不只是寫靜景,而且寫了動景,不只是寫了自然景色,更重要的還寫了民間風情;它所寫的景色不是局限于一隅,而是有廣闊的畫面,幾乎囊括了揚州的所有美景。它所描寫的民間小曲引人入迷的情景,對于我們了解清代民歌傳唱的盛況,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史料價值。
上一篇:《大子夜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皓初童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