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
細泉涓涓落澗平,蒼煙不斷江洲橫。
湖亭欲上山滿目,新水浮空春雨晴。
江南此景誰貌得①? 石田先生最神逸。
輕風淡日總詩情,疏樹平皋皆畫格②。
由來畫品屬詩人,何況王維發興新。
胸中爛熳富丘壑,信手涂抹皆天真。
墨痕慘淡法古意,筆力簡遠無纖塵。
古人論畫貴氣骨,先生老筆開嶙峋。
近來俗手工摹擬,一圖朝出暮百紙。
先生不辯亦不嗔,自謂適情聊復爾。
豈知中有三昧在③,可以意傳非色齲
庸工惡札競投售,鳳凰一出山雞靡。
山窗展卷見滄洲,恍然坐我澄湖里④。
定應奪卻造化工,不然剪取吳淞水⑤。
只今此畫不可得,潦倒門生已頭白。
相城溪上草煙空⑥,落木秋風堪嘆息。
【注釋】
①貌:描畫。②平皋:水邊平地。③三昧:藝術的奧秘、訣竅。④“恍然”句:自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悄然坐我天姥下”句翻出。⑤“不然”句:語出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⑥相城:地名,亦作湘城,明代屬長洲縣,在今蘇州城東北。
【評說】
本詩選自文征明《文征明集》卷四、姚際垣《好古堂家藏書畫記》卷上。兩書文字稍有不同,以《好古堂家藏書畫記》見長,今從之。
文征明(1470—1559),明代畫家,初名壁,一作璧,字征明,以字行,乃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從吳寬學文,從李應楨學書法,從沈周學畫。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結交,人稱“吳中四才子”。屢試不第,五十四歲時被薦舉入朝,任翰林院侍詔,三年后辭歸。擅畫山水,亦長于花卉、人物,筆墨蒼潤秀雅,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甫田集》。傳世畫作有《綠陰長話圖》、《江村漁樂圖》、《雨余春樹圖》、《蘭亭修禊圖》、《絕壑鳴琴圖》等。
這是一首較長的七言古詩題畫詩,題寫沈周的山水圖卷,著重闡發畫理,集中反映出明代吳門畫派的畫學思想,很值得重視。
全詩三十二句,分成四個層次,每層八句詩。第一層前八句,從畫面景物切入,論說沈周擅畫江南水鄉景色的特征。文征明先用詩句具體描寫畫面景物:細泉落澗,蒼煙凝佇,滿目湖山,新水浮空,輕風淡日,疏樹平皋,處處充滿詩情,物物皆是畫格,這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的風物,沈周以神逸畫筆將它們描畫出來。作為吳門畫派之一的沈周,汲取宋、元時代江南畫家的畫法,著力描繪江南秀美的自然風光,融入畫家對家鄉山水熱愛的深情,成功地表現出江南山水之美,開創了新畫風、新畫格,充分表達出吳門畫派的藝術特征。文征明這首題詩,首先肯定了沈周這一方面的藝術貢獻。
“由來畫品屬詩人”以下八句,為第二層,論述沈周融通詩畫藝術的成就。詩人說,自從王維開創融通詩畫藝術的風氣以來,歷代畫家和詩人對此作出極大的努力,詩與畫的結合愈益緊密,好的畫品必定屬于善畫的詩人。這兩句詩是贊揚沈周的詩。接著,文征明又用六個詩句,論述沈周的審美追求:他的畫呈“天真”之趣,充溢“古意”,有“簡遠”之致,充溢“氣骨”。這些繪畫的美學特征,恰恰又與沈周詩歌創作的藝術境界相仿佛。石田詩“清婉、和平、高古、超絕者兼有之”(吳寬《石田稿序》)。“秀拔不群,時饒格韻”(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皳]灑淋漓,但自寫其天趣。”(《四庫全書提要》)這說明沈周的畫風,得力于他的詩風;他的詩風又憑藉畫風托出。文征明這段論述固然是評價老師詩畫融通的藝術成就,而其理論意義,卻普遍適用于一切為融通詩畫藝術作出努力的畫家和詩人。
“近來俗手工摹擬”句以下八句,為第三層,著力抨擊明代畫壇上流行的摹擬風氣。明代詩壇上出現一股模擬唐詩的創作風氣,影響所及竟至于畫壇,所以文征明在詩里花費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揭露并抨擊了這種文化現象。沈周的一張畫早晨剛剛畫出,傍晚便有很多人摹擬,出現百幅仿作,低劣的畫作,競相投售。摹擬之風,可謂盛矣。對此,沈周的態度是“不辯亦不嗔”,他以為自己作畫不過是“適情”罷了。文征明對于俗手大量摹擬沈畫的現象,很不滿意,發出議論說:沈周畫中自有藝術奧秘,只可意傳,不可以從色澤、形態上獵取,所以“鳳凰一出山雞靡”。這里,詩人以鳳凰喻沈周的作品,以山雞喻庸工、俗手的摹擬之作;真品一出,贗品望風而靡。這一層詩意,在抨擊摹擬風氣的同時,贊揚了沈周的人品、畫品,回應正題,不脫題畫宗旨。
最后八句詩為第四層,分別從沈周山水圖卷的藝術效果和緬懷先師兩方面,寫出文征明的觀畫感慨。前四句,表現詩人展開沈周畫卷觀賞,畫卷的藝術魅力產生移情作用,仿佛使我坐在澄清的湖里。這幅畫必定是巧奪天工,或許是剪取吳淞江水移到畫卷中,才能具有如此驚人的藝術效果。后四句,詩人觀畫后緬懷老師,不勝感嘆,他說:我這個潦倒的門生頭發已經發白,像這樣的山水畫從今后不可再得,因為老師已經死去,相城故居的溪水上,煙草空存,秋風落葉,實在令人悲哀。以景結情,情何以堪,只能徒然長嘆而已。
像文征明這樣長篇的題畫詩,在我國題畫史上是不多見的,它筆意流暢,氣勢縱橫,“神完意到”,熔敘寫、寫景、議論、抒情于一爐,多方位地論述了沈周對繪畫藝術的新創造、新成就,抒發了欽敬、緬懷老師的深情,誠為佳作,彌足珍貴。
上一篇:《題畫富春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秀石疏林圖卷》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