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趙孟頫(1254—1322),元杰出書畫家。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甲寅人、水晶宮道人、敢死軍醫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三寶弟子。人或因其居第、字號、仕職、封贈、出身、謚號等而稱之為趙吳興、趙鷗波、昂翁、趙松雪、趙王孫、趙集賢、趙學士、趙承旨、趙榮祿、趙魏公、趙文敏、天水松雪翁、天水王孫等。
趙孟頫是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榮際五朝,名滿四?!?(《圖繪寶鑒》卷五)。趙孟頫擅長于畫人物、鞍馬、竹石、山水,強調“作畫貴有古意, 若無古意,雖工無益。”(《論畫》)他以“復古”來糾正南宋院畫的積弊,開創了一代“文人畫”的新風,實際上是一種革新。他也是書法大家,書體圓轉遒麗,名貫天下。 《鐵網珊瑚》云: “魏公書名天下,其真、行、篆、籀,皆造古人地位,復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則又古人所鮮能者?!眰魇罆E有《洛神賦》、 《道德經》、 《膽巴碑》、 《臨黃庭經》、《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作有《鵲華秋色圖》、 《秀石疏林圖》、 《洞庭東山圖》、 《秋郊飲馬圖》等。
趙氏《秀石疏林圖卷》今存,但趙氏此詩所述內容并不局限于《秀石疏林圖卷》,而是強調書畫相通,提倡以書入畫,所以我們可以聯系趙氏存世的同類作品如《枯木竹石圖》和《怪石晴竹圖卷》等來深入剖析他的這一獨到的主張。
詩的首句“石如飛白木如籀”,意思是說,畫石頭要用書法中的“飛白”筆法,畫樹木要用書法中的“籀書”筆法?!帮w白”是一種特殊的用筆方法或書體,如用枯筆寫成,絲絲露白。此體傳為漢代蔡邕所首創。宋代黃伯思《東觀余論》說:“取其若絲發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壁w孟頫畫山石,有三種筆法:一是披麻皴,用筆簡細,中鋒尖筆,繼承了董源的筆法;二是卷云皴,筆法細密,筆性渾柔, 繼承了李成、郭熙的筆法;三是飛白,是他繼承前人技法而又有所發展的筆法。試觀《秀石疏林圖卷》上的左面那塊大石,以及《枯木竹石圖》上那塊大石,便都是用的飛白筆法,枯筆直掃而下,皴擦并用,絲絲露白,有龍飛鳳舞之勢,顯得極其生動。而此兩圖之枯木、垂藤,則用籀文筆法,筆筆都用中鋒,樹梢铦利勁直,極有精神,樹干、藤干曲折處宛曲如弓,蟠屈多姿。趙孟頫是書畫兼長的大師,故融書法之技巧入畫,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達到極高的水平。
詩的第二句是“寫竹還應八法通”,意指畫竹的方法是與書法中的“永字八法”相通的。所謂“永字八法”, 是指以“永”字點畫寫法為例,說明正楷點畫用筆以及組織的方法。唐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說: “八法起于隸字之始,后漢崔子玉歷鐘、王已下,傳授所用八體該于萬字。 ” 《法書苑》說: “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工‘永’字,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八法謂側(點)、勒(橫畫)、弩(豎畫)、趯(鉤)、策(仰橫)、掠(長撇)、啄(短撇)、磔(捺)也。”唐、五代已有墨竹,宋代已有專工墨竹的畫家,到了元代,種族壓迫特嚴,士大夫將佛老出世觀念滲透到美學思想中,他們熱衷于清淡的水墨寫意,追求筆墨情趣,追求以素凈為貴的境界,因而墨竹、墨梅、墨禽等文人寫意畫便大大流行起來,不僅出現了許多專門的名家,如李衎的墨竹, 王冕的墨梅,而且很多山水畫家也都兼善墨戲,趙孟頫便是其中很突出的一位。他的妻子管道升也是墨竹名家,其源出于文同,勁挺有骨,筆筆疏秀。如今我們觀賞趙氏的《秀石疏林圖卷》、《枯木竹石圖》以及《怪石晴竹圖卷》,石上所畫三兩株墨竹,筆法峭勁,枝葉繁密,與其夫人的風格不同,原來他確實貫徹了“寫竹還應八法通”的原則,將書法中的“金錯刀”筆法運用來畫竹了?!敖疱e刀”又稱“金索書”,為李后主所創,其筆法特點,正如《談薈》所說, “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葉霜竹”,所以用來畫竹是非常傳神的。
詩的最后兩句“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是強調書畫用筆同法論的。在這首詩的后面,趙孟頫還寫下如下一段話: “柯九思善寫竹,嘗自謂,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金釵股、屋漏痕之遺意。”可見他還總結了柯九思的經驗。此外,跟趙同時的湯垕在《畫鑒》中亦有此論,如說韋偃畫馬, “筆力勁健,駿尾可數,如顏魯公書法”。因此,趙氏的書畫用筆同法論,不僅繼承了前人如張彥遠、郭熙等人的理論,還總結了自己和同時代畫家的許多寶貴經驗,對于文人寫意畫筆精墨妙優良傳統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上一篇:《題石田先生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羲、獻法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