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孝廉,做官員;真孝廉,出口錢。
假孝廉,居高軒;真孝廉,守茅檐。
假孝廉,富田園;真孝廉,執鋤鐮。
真為玉,假為瓦;瓦為廈,玉拋野。
不宜真,只宜假!
——明·馮夢龍輯《醒世恒言》卷2
本篇以真假孝廉的不同待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好壞顛倒、是非不分、真假不辨的腐朽本質。
孝廉,原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與賢良同由各郡國在所屬吏民中薦舉。舉孝廉者往往被任為“郎”,在東漢尤為求仕進者必由之路。明清時又稱舉人為孝廉。本來應是真孝廉,做官員,可是由于封建統治腐敗,拋棄以真才實學和封建倫理道德為選拔人材的標準,變成“假孝廉,做官員”; “真孝廉,出口錢”。出口錢,即充當平民百姓繳納租稅。由于假孝廉被選拔為官吏,真孝廉反而只能當平民百姓,這就必然造成在居房、田產等待遇上的懸殊。假孝廉住華麗的高樓大廈,真孝廉反而只能住茅草棚;假孝廉享有田地山林等財富,真孝廉卻只能拿起鐮刀、鋤頭從事體力勞動。雖然從本質上看,真孝廉如玉一樣稀罕、高貴,而假孝廉則為瓦一樣平庸、卑賤,但是在那個好壞顛倒、真假混淆的黑暗社會,卻重用假孝廉,貶低真孝廉,就如同用平庸、卑賤的瓦來蓋高樓大廈,而稀罕、高貴的玉卻被當作垃圾拋棄在荒野。因此作品最后從這個社會現實得出結論: “不宜真,只宜假。”真,是美的生命,人的靈魂,人們寧可愛有缺點的真人,而絕不會愛虛假的完人。然而,污濁、丑惡的社會現實卻迫使人們要假不要真,這個結論該是多么出人意料、發人深省而又令人痛心疾首啊!
在藝術上,它以地位、房屋、田產、瓦玉作鮮明的對比,以真假顛倒貫串全篇。通篇三字一句,如波濤滾滾的浪花,看似前后重疊,實則后浪推前浪,層層遞進。在冷靜的敘述中,寄寓著深刻的揭露和尖銳的諷刺,既富有高度的思想性,又具有生動有趣的藝術性。
上一篇:《看星》原文|賞析
下一篇:《睡臥秋林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