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成大
誰將玉笛弄中秋? 黃鶴歸來識舊游。
漢樹有情橫北渚, 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 搖月旌旗萬里舟。
卻笑鱸鄉垂釣手, 武昌魚好便淹留。
南宋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自川東歸,中秋節前到達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中秋之夜,受當地朋友招待同游南樓,作了這首七言律詩。南樓又名白云樓、岑樓,是當時的名勝,建造在江邊蛇山之上,在黃鶴樓的附近。南樓景致與黃鶴樓景致頗多相同,崔顥、李白都有詠黃鶴樓的名篇。范成大在詩中化用崔、李的詩句,又出新意,描寫了新的內容。這次南樓夜游,給范成大的印象很深,除了作這首詩,他還作詞《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一首。
首聯“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游”,暗用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意,又反用崔顥《黃鶴樓》詩意。李白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范成大則說:中秋之夜,傳來陣陣笛聲,是誰在那里吹弄玉笛呢?崔顥詩說“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范成大反其意說:黃鶴飛回來了,還認識它的舊游之地。這一聯起勢飄逸,較之崔、李,遐想尤遠,使鶴去人非的惆悵之情蕩然無存。
頷聯由虛寫轉為實寫,寫南樓形勝。起句化用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句簡為“漢樹”,而以“有情”賦予感情色彩,以“橫北渚”寫歷歷分明、仿佛有情的漢陽樹橫在漢水沿岸。蜀江即長江,因江自西蜀來而得名,南樓在蛇山之上,西、北兩面為長江環抱,所以下句說:南樓為長江所抱。這一聯本是寫南樓遙對漢陽、兩面為長江環抱的形勢,而以“有情”和“無語”、“橫”和“抱”把自然景物寫活了,它們生動而富有感情。
頸聯又轉而描寫鄂州夜市和港口夜景。起句“燭天燈火”寫出夜市的繁華,“三更市”說夜市直到深更,更顯出城市的繁榮。下句以“搖月旌旗”寫出舟船云集,檣桅高聳可搖月,“萬里舟”更點明這里是長江中游的集散港口。“燭天燈火”、“旌旗搖月”,既繁華喧鬧,又氣勢雄奇。這一聯歷來被作為描繪古鄂州城市風貌的名句。
尾聯再轉為抒情。這一聯用了兩個典故。起句“鱸鄉”本指盛產鱸魚的松江縣,與作者故鄉吳縣相距甚近,故喻指作者故鄉一帶的魚米之鄉,“垂釣手”隱喻作者自己,這里暗用張翰在洛陽思吳中鱸魚膾之典。下句“武昌魚”是化用三國時“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謠諺。詩人說:卻笑生長在鱸鄉的我,因為武昌魚好便不忍離開這里了。這一聯與首聯同樣饒有風趣,前后呼應,古鄂州之可愛,使詩人樂不思鄉了。
上一篇:《過揚子江·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酒泉子·宋·潘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