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里
天將天塹護吳天, 不數殽函百二關。
萬里銀河瀉瓊海, 一雙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 鼓角吹霜塞北閑。
多謝江神風色好, 滄波千頃片時間。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楊萬里奉命充任迎接金國來使的接伴使之職,過長江往北迎接金國使節。七律《過揚子江》二首寫在這個時候。這里選第二首。這首七律通過對長江形勢和當時景色的描寫,深刻地抒發了憂國傷時之情。
全詩的結構,以前二聯詠長江地勢的險固和景象的壯闊,后二聯直寫當時形勢,感慨深遠,前后貫通,有如一氣呵成。
首聯詠長江天險,如同天然的壕溝護衛著江南,它比古代著名的殽函更為險固。首聯起筆氣勢奔放,詠長江不是流連風景,而是著眼于國家命運。頷聯進一步具體描寫長江險要雄奇的景象:大江如萬里銀河,奔騰直瀉入海,屹立江中的金山,與焦山如一雙玉塔挺拔而起,雙雙對峙。詩人以凝練的筆力突出了長江澎湃的氣勢和宏闊的氣象,長江之險固,確實勝過以秦兵二萬可抵諸侯百萬之眾的殽函百二雄關。
詩人并不停留在對長江天險風光的歌贊,頸聯著眼于現實的軍事形勢:過了長江,北岸旌旗飄揚,已經接近了邊境淮南,用“旌旗”指當時邊備的緊急,用“隔岸”表明過了長江,江北就是戰區,淮南近在目前,那就是邊境了,出句表示了軍事形勢的危急;下句“鼓角吹霜塞北閑”,則進而表示詩人的感慨。“鼓角吹霜”是塞北邊地特征性的景象,南宋朝廷屈辱退讓,割地求和,以致兩國淮河分界,淮北如同塞北一般了,一個“閑”字,突出了金軍唾手而得大片河山,該是何等安閑!尾聯筆勢陡然一轉:多謝江神風力相助,片時間順利地渡過了碧波千頃。這不禁使人想到:假使敵兵來渡,如果“風色”順當,淪波千頃不也只要“片時間”嗎?可見僅僅憑恃長江的險要是不行的,關鍵還在人為。他在同時期另一首詩《舟過揚子江遠望》寫道:“今古戰場誰勝負,華夷險要豈山川?”可作為本詩尾聯的注解。這尾聯,寄諷喻于筆墨之外,微婉而諫,寄寓詩人憂國的深情。
上一篇:《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鄂州南樓·宋·范成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