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胡銓·浣溪沙》胡 銓
胡 銓
忽忽春歸沒計遮①。百年都似散馀霞。持杯聊聽浣溪沙。但覺暗添雙鬢雪,不知落盡一番花。東風寒似夜來些②。
江南山水圖(之二) 【清】 鄒喆 南京博物院藏
注釋 ①忽忽:迅速。②些:句末語氣詞。
鑒賞 胡銓是南宋名臣,他性格骨鯁,敢于仗義直言,當時宋軍兵敗,朝中主和派占了上風,他對此深惡痛絕,誓死反對,因此上書高宗:“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愿斬三人頭(指秦檜、王倫、孫近),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上高宗封事》)此書一上,秦檜等人頓時由恐懼變成惱怒,稱其“狂妄兇悖,鼓眾劫持”,遂將胡銓除名,送昭州(今廣西平樂)編管。四年后解配新州(今廣東新興),后又移吉陽軍編管。本詞作于辛未,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時胡銓正由新州編管移吉陽軍。
開篇即是春歸的景象,春來春去,年年依舊,時光荏苒,催人老去。作者想讓時間駐足停留,阻止春歸的腳步匆匆,卻是“沒計遮”,只能任憑年華流走。“百年都似散馀霞”一句值得玩味,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云“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描繪的是一幅清麗雅致的畫面,作者雖也用“散馀霞”三字,卻沒有絲毫的興味,有的只是人生如云似霞般散落無跡的一聲長嘆。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人們常常企盼春之歸來,可以欣賞百花齊放、嫣紅姹紫的瑰麗,細數微云流水、草長鶯飛的婉妙。而春卻又如此的短暫,僅是匆匆一瞥,便成零落殘紅,飛絮飄零,萬點隨流水,作者想拒絕春逝,終歸不能。這其中蘊涵了他對歲月蹉跎、人生如夢的幽憤,他一直希望大展宏圖報效國家,卻是一貶再貶,直至吉陽軍(今海南三亞),遠謫海角天涯。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將進酒》),最后竟如“散馀霞”般的縹緲、茫然,辜負了他的一腔熱血和愛國之心。
作者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歇斯底里,只是“持杯聊聽浣溪沙”,以此沖淡心中的郁澀,在杯酒中寄托一己的情懷。或許晏殊曾是他的知己,可以一起享受“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的片刻詩意,暫時忘卻人生的痛苦,其實,這也不過是“舉杯銷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的自欺欺人。
驀然間,詞人發覺自己已是“暗添雙鬢雪”,真是時不待我,“逝者如斯”(《論語·子罕》),往事不堪回首,直教人空白頭。不經意間,瞥見小園也已是飛花漫卷,搖落一地殘紅。原來,“東風寒似夜來”,沒有憐惜,沒有溫存,完全揉碎了春的美夢,遺落恨意無窮。小園獨寂寞,斯人獨憔悴。詞在一片冷清中戛然而止,而他心底的愁緒依舊如游絲回蕩不絕。
全詞平淡樸素,色調如水,沒有了激情飛越、劍拔弩張,卻多了一分成熟和深邃。詞人的宏圖難展、壯志難酬與春之將逝、歲月蹉跎巧妙交融在一起,在暮春唱響了一曲夢破碎后的挽歌。(張雅莉)
鏈接 胡銓論文強調道德與“養氣”。胡銓是南宋時期的愛國文人,他非常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這樣的思想也貫徹在他的文章理論之中。他的文章理論,特別強調道德與“養氣”的作用。他在《答譚思順》一文中曾這樣說道:“德,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德盛則其旨也必遠,理也。”這樣的觀點,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著名詩人、文學家陸游的呼應。陸游在《傅給事外制集序》一文中也有類似的觀點曰:“文以氣為主,出處無愧,氣乃不撓。”由此,陸游更進一步把文章的文采和道德品質也結合起來,他在《上辛給事書》中明確聲稱:“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聲,江海之濤瀾,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實,乃有是文。”
宋人喜以五行命名。五行有相生之義,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祖、父、子、孫等便以此序輩命名,此風于宋時頗為盛行。如朱熹父松,子塾、埜、在,孫鉅、鈞、鑑、鐸、銓,曾孫淵、洽、潛、濟、濬、澄,即其明證。胡銓兄鑄、鋒,子泳、澥、浹、洊、沖,孫椝、榘、杓、桯、椅等,曾孫焞,玄孫埜,亦以五行相生序輩命名。此風唐人已開其端,然至宋始大盛,而以五行命名者又多儒學世家,反映出宋代儒家思想與五行學說的滲透融合。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趙長卿·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