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鄭白渠歌》原文與賞析
田于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后。舉臿為云,決渠為雨。水流灶下,魚躍入釜。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這首民歌,是歌頌興修水利,以利于農業生產發展的。戰國時韓國水工鄭國給秦國開鑿了一條灌溉渠,稱之為鄭國渠。漢武帝時白公建議開鑿一條水渠,是在鄭國渠的基礎上擴修的,稱之為白渠。歌題將兩條水渠合稱為鄭白渠。兩條水渠修成以后,灌溉了大量的良田,使農業受到了很大的益處。這首民歌,就是通過鑿渠和放水的熱烈場面,歌頌了興修水利的益處。
“田于何所?池陽、谷口?!边@二句開門見山,交代種田的最好地區是池陽和谷口。池陽、谷口均為地名,分別在陜西省涇陽縣西北和陜西省乾縣東北。谷口又是白渠的起點。
“鄭國在前,白渠起后?!边@二句交代修鄭國渠和白渠的時間,為一前一后;一為秦時修,一為漢代鑿。而白渠又是在鄭國渠的基礎上擴修的。自然這要比首次開鑿要容易些。但是,動用的民工之多,規模之龐大壯觀也是很驚人的。這些,正是后面歌詞內容所要交代的。
“舉臿為云,決渠為雨?!边@二句,既是對修渠宏大場面的描述,也是對放水時熱烈氣氛的渲染。你看,把鐵鍬舉起來,像天上的烏云一般,蔽天蓋日,這是形容參加修渠動用民工之多;而在決渠放水時,人們歡喜跳躍,戲弄清徹的溪水,揚起的水花像喜雨一般滋潤著干涸的大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那種歡樂的場面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水流灶下,魚躍入釜?!比绻f上二句是室外歡樂場面的描述,那么這二句則是室內歡樂情景的高度概括。水流無處不到,流到灶下,流進鍋里。魚兒在水中翻起了浪花。這是一種多么歡暢的場面。
“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這四句是說明修渠的益處。涇水,源于寧夏南部六盤山東麓,流經甘肅省至陜西省高陵縣境入渭河,因其中上游挾帶大量泥沙,那么,泥沙淤積成肥田,再加上水來灌溉,莊稼可以長得更好。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边@二句是總括性的說明,開鑿水渠,灌溉良田的最終目的,就是養活京城一帶千百萬人口。開鑿水渠的益處,在我國古代已經認識到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確有道理。
上一篇:《唐代民歌·選人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郢州人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