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傳》簡介|鑒賞
志怪小說集。晉葛洪撰。《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著錄,十卷。《舊唐志》同。《新唐志》、《宋志》、 《四庫全書總目》入子部道家類。 《日本國見在書目》雜傳類析為二十卷。又《崇文總目》道書類、 《通志·藝文略》、 《國史經籍志》道家類著錄葛洪《神仙傳》一卷,系節本。常見的通行本載于《廣漢魏叢書》、 《增訂漢魏叢書》、《龍威秘書》、 《說庫》等書,共列九十二仙人,人數多,記事詳。 《四庫全書》系毛晉刊本,列八十四人,明本《說郛》亦為八十四人,然記事較簡,疑即《神仙傳略》。此外《五朝小說》本收七十九人,陶珽《說郛》本收六十六人,內容僅陳梗概而已。《舊小說》系由《漢魏叢書》選錄而成,共四十五人,亦較為常見。
《抱樸子外篇·自敘》說:“至建武中(三一七年),乃定凡著《內篇》二十卷、 《外篇》五十卷……又撰俗所不列者,為《神仙傳》十卷。”可知此書撰成于東晉初,葛洪時年三十余歲。 《神仙傳》前有作者自序,述其創作緣起、目的及材料來源等甚詳。文中有云:
予今復抄集古之仙者見于仙經、服食方及百家之書、先師之說、耆儒所論,以為十卷,以傳知真識遠之士。其系俗之徒,思不精微者,亦不強以示之。則知劉向所述,殊甚簡略,美事不舉。此傳雖深妙奇異不可盡載,猶存大體,竊謂有愈于劉向多所遺棄也。
所謂“劉向所述”,是指劉向《列仙傳》,今存。內容確如所言, “殊甚簡略”, “美事不舉”, “多所遺棄”。于是作者采集仙經道書、百家之說以及當世所傳神仙故事著成是書,較之《列仙傳》,不僅文字增長了,內容豐富了,有的篇章,還有較復雜的故事、離奇的情節和生動的形象。如:
欒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廬山廟有神,能于帳中共外人語,飲酒空中投杯,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風舉帆,行各相逢。巴至郡,往廟中,便失神所在。巴曰: “廟鬼詐為天官,損百姓日久,罪當治之。”以事付功曹,巴自行捕逐。若不時討,恐其后游天下,所在血食,枉病良民。責以重禱,乃下所在,推問山川社稷,求鬼蹤跡。此鬼于是走至齊郡,化為書生,善談五經,太守即以女妻之。巴知其所在,上表請解郡守往捕。其鬼不出。巴謂太守:“賢婿非人也,是老鬼詐為廟神,今走至此,故來取之。”太守召之不出。巴曰: “出之甚易,請太守筆硯設案。”巴乃作符,符成,長嘯空中,忽有人將符去,亦不見人形,一坐皆驚。符至,書生向婦涕泣曰: “去必死矣。”須臾,書生自赍符來,至庭,見巴不敢前。巴叱曰: “老鬼何不復爾形?”應聲即便為一貍,叩頭乞話。巴勅殺之,皆見空中刀下,貍頭墜地。太守女已生一兒,復化為貍,亦殺之。
《神仙傳》中的故事,大都篇幅較長。此引仙人《欒巴傳》中的一段,寫欒巴捉鬼殺貍,以幻化情節、奇妙的故事,顯示道教法力,筆墨不多,卻塑造了一個為民除害的鮮明的正面形象。但就全篇來說,卻是在宣揚修道可以除惡,信道可以免災的宗教思想。類此的故事還有《王遠傳》、 《黃初平傳》、 《壺公傳》等,都以想象豐富,記敘生動見稱。再看《李仲甫傳》中的一段:
李仲甫者,豐邑中益里人也,……有書生姓張,從學隱形術,仲甫言: “卿性褊急,未中教。”然守之不止。費用數十萬,以供酒食,殊無所得。張患之,乃懷匕首往。先與仲甫語畢,因依其聲所在,騰足而上,拔匕首左右刺斫,仲甫已在床上,笑曰: “天下乃有汝輩愚人,道學未得而欲殺之,我寧得殺耶?我真能死汝,但恕其頑愚,不足問耳。”使人取一犬來置書生前,曰: “視我殺犬否?”犬適至,頭已墮地,腹已破。乃叱書生曰: “我能使卿如犬,行矣!”書生下地叩頭,乃止,遂赦之。
張姓書生學道,心志不誠,又生性褊急,耗費數十萬而無所得,因此產生了殺害李仲甫之心,其結果是可以想見的。文中除贊揚李仲甫道術高超外,對張生偏狹性格的諷刺,也是不無認識意義的。
不過, 《神仙傳》中的好故事并不多見,以上引述,僅數篇而已。作者為宣揚道教神術,把書中的九十二位仙人,多數寫成是所謂服食長壽、修煉超度,韜形隱遁、無所不至、無所不能的神奇人物。他們的行為具有傳奇色彩,他們的思想充滿宗教意識,麻痹人們的意志,消磨人們的精神,最易引人進入岐途。這里,我們不妨舉一個反面例子,以見一斑:
伯山甫者,雍州人也。入華山中,精思服食,時時歸鄉里省親,如此二百年,不老。到人家,即數人先世以來善惡功過,有如目見。又知方來吉兇,言無不效。其外甥女,年老多病,乃以藥與之。女時年已八十,轉還少,色如桃花。漢武帝遣使者行河東,忽見城西有一女子,笞一老翁, 俛首跪受杖。使者怪問之,女曰:“此翁乃妾子也。昔吾舅氏伯山甫,以神藥教妾,妾教子服之,不肯,今遂衰老,行不及妾,故杖之。”使者問女及子年幾,答曰: “妾已一百三十歲,兒八十矣。”后入華山去。
一個表面看似年輕的女子,杖笞一位八十歲老翁,滑稽可笑,幽默風趣,文學意味頗濃。但其主旨在于告訴人們,精思服食,可以長壽,毫無其他積極思想意義。此故事又見本書《河西少女傳》,文字大同小異。類似這種同一故事情節重復出現的情況,本書中還有不少。如《王遠傳》中載蔡經欲以麻姑手爪爬背而受鞭笞的情節,又見《麻姑傳》; 《欒巴傳》記仙人漱酒為雨,雨著人皆作酒氣的情節,又見《成仙公傳》等,也可見出本書寫作上的粗糙之處。
總之, 《神仙傳》屬于道家輔教書,歷代史志多入道家類。書中有的篇章如《老子》、 《彭祖》等傳,洋洋千余言,充滿道家說教,無一點生氣,為歷代小說論者所不齒。其實,它取材于見于史籍記載的歷史人物,所記奇聞怪事,正是志怪小說中的別一種體裁。它豐富的內容和敘事、寫人的文學手段,在我國小說史上也是不應忽視的。
上一篇:《碧里雜存》簡介|鑒賞
下一篇:《離恨天》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