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恨天》簡介|鑒賞
寫情小說,二卷二十四回。蟄龍(薛俠龍)著。清光緒乙巳年(1905)三月 (上卷)、五月(下卷)小說林社出版。標“艷情小說”。
《離恨天》敘述的是距今二百年前,歐洲波羅的海與黑海間的波蘭國中,那第一有情人、愛國黨首領哥修士孤的一段別情離恨的軼事。曾經十六世紀輝煌的波蘭,一俟俄、奧、普大軍的侵入,便成了受人羈縻,任人分割,奄無生氣,坐而待亡的國度。然人心總未泯滅,民魂依舊存在。哇沙(華沙)兵校出身的小貴族哥修士孤不僅面目清秀,眉宇軒昂,而且賦性風流,天資穎異。以頭角崢嶸,鋒芒初露之態,與好友尼美維志欲臥薪嘗膽,雪恥復仇,并常有路見不平,仗義直言、據理力爭之舉,以明其志。時值深秋,菊黃蟹肥,元帥約瑟夫展席設宴,招請眾士官,哥修士孤怫然而去,不辭而別。杯盤狼藉,觥籌交錯之間,酒酣耳熱,閑情頓生之際,約瑟夫喚女兒依薩前來唱曲助興。未知弱女子倒有一腔盈盈愛國情,義正辭嚴,痛陳時勢,深寓警醒之意。父女頓生齟齬,終歸不歡而散。忽聞俄國公使來訪,堆砌諛詞媚態迎接。以得罪俄人為由,拘捕哥修士孤。刀光劍影之中,與兒依薩目光相接,各不轉瞬,沉吟凝思。終究寡不敵眾而落入羅網,繼有幽室相會,互訴意向。逢兇卻能化吉,有朋友設計救援,竟然意外脫險。養傷痛,探消息,厄中得一巾幗知己,病時玉成深談好事。約瑟夫夢魘纏身,兒依薩乘隙出門。有園中之會,作神交伴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修情重好,登門求婚,始允終違,懾勢變卦。于是密議出奔異鄉,誰料泄機強作分離, 自此離愁別緒,天各一方。哥修士孤作法國之行,受窘含辱,蒙譏遭議,幸有同胞之語,乃振奮發之心。返國幾聞兒依薩有堅貞期盼之情,思欲謀機會晤。忽接同學楷利斯敦美洲來電,謹請助戰。即點行裝奔赴新大陸,則歲月蹉跎,交臂失之。嘗有鴻雁往來,兒依薩備作激勵之語。待有勝日,更添故國之思;鏡人及己,深悟民主之道;壯懷激烈,再抒豪邁之情。君主若有抵抗之意,旋而出任師團之首,卻過眼云煙,聚散瞬間,只得退而靜待時機。后被推為愛國黨總裁,號令宣言,應者云集,啟發民智,練勇操兵。兒依薩捎信捐資以助臂力,陰差陽錯,再睽違難見。待攻堅哇沙(華沙),大獲全勝,那兒依薩早已魂銷歸去。得神人指點,哥修士孤夢游離恨之天。
《離恨天》以情作形, 以理為核,情之渲染既足,理則已在其中。情之所在,感觸愛戀,歌笑悲哭,千旋萬轉,天羅地網。且枯木逢春,萌芽破甲,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木石尚有情之在焉,何況人乎?情種秉彝,亦與生俱來。所謂楚帳悲歌,對虞姬而下涕;藥師英武,勞紅拂之私投;周公瑾顧曲風流,為千秋韻事;吳三桂奪姬追殺,成一段奇談。夭矯神龍,屈辱裙釵隊里;猙獰猛虎,浮沉脂粉叢中。國士銷魂,英雄氣短,古今概覽,一網打盡。歷史如此,現實奈何?誠然,相切之線點,相生之因緣,實無可厚非,卻畢竟情有邪正公私之別,耽邪失正,徇私害公,若章臺走馬,燕瘦環肥,曲水流觴, 花天酒地,雖北部烽煙,胡塵遍地,而南部簫管,爛醉鈞天,便不合時宜,有背道義,令見者酸鼻,聞者傷心。有人為情用有情為人用:視身家為神圣,對兒女而綢繆,情盡于此,別無他用,縱然國家危岌,民族垂亡,總是金樽檀板,酒花風月,這便是人為情用;而深情推廣,螻蟻自身,為己國爭獨立,為同胞求幸福,視國家民物重于兒女之情,則可稱情為人用。于是,情之有廣狹之分,志士庸人自此而見。志士固鐘情重情,或一夕之盟,則終身不改,然更明白以國民之一分子不能僅僅囿于狹隘之情,而須以廣泛之情來承擔義務,盡心報效祖國與同胞,所以雖奔走天涯,勞燕分飛,卻在所不辭,毫無怨言。可嘆一班新黨清流,在那娓娓動聽,津津有味的背后,卻是以野蠻為欺凌庸懦的名詞,以共和為攘竊人財的本領,或金谷春筵,猜拳打謎,或梨園高座,倚玉偎香。臨猛鷙之日迫,而睡獅猶未醒。暮色深深,神州陸沉。則有感而發,執筆為書,借他酒杯,澆我塊壘。以一往之深情,含誠理于其中,痛下針砭,警醒睡夢,呼喚振奮,吁請行動。其苦心孤詣,昭昭然而可見。
由于其“洋為中用”的深切寓意,因而《離恨天》的故事內容雖是外國的,然其藝術表現的情緒與形式卻烙上了中國的印記。借題發揮,以彼即此,固然是潛而不露,但借口代言的情緒意向的流泄卻已是十分顯明的了。兒依薩曾有如此憤然之詞:“國家本為有機物,不有民,何有國?所以國家興亡匹夫婦各有責。現在我國受分割之大創,痛危亡之日迫,諸君猶賞菊傳觴,安樂過去,正如釜魚幕燕,不到那湯沸幕撤的時候,昏夢終不得醒。諸君以此為宗旨,莫怪我國強鄰欺侮,疆土日蹙,崦嵫落日,暮景可憐。諸君:我看這菊花,在那霜凌風逼之時,還能夠撐起傲骨獨標孤芳,怕諸君還比不上他呢!”這里何嘗不蘊有著者那熱血沸騰,慷慨激昂的心聲呢?而在形式言辭上的呈現,有著更為濃郁的中國意味。其唱詞云“秋來無事不關情,花也飄零,葉也飄零,年華遲暮萬愁生,風也凄清,雨也凄清”;“這幾枝,白冷冷,玉無痕,那一叢,黃澄澄,金簇緊,說甚么為重陽冒雨開,我只怕送西風成斷梗”。其據典有“試想東方中國秦良玉獨排異族,費宮娥暗殺權奸,何等光明,何等磊落”;其描景乃“秦桑燕草,紅豆連天”;其抒情則“祖士雅擊揖中流,曹孟德釃酒臨江”;其喻意是“漠馬北去,不敢南來”;而以“鐘一點癡情,偏種出幾多意蕊心花,歡苗愛葉;辟萬重離局,教歷遍如許淚泉冤海,恨水愁山”作歸結,更是對仗工整的佳聯美句。中國人筆底的外國故事,畢竟是中國人心中的外國故事,而時勢急迫,為我所用的需要,更是自覺不自覺地為其增添了一份中國色彩。這在《離恨天》中確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上一篇:《神仙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稽神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