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演義全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又名《說唐演傳》、 《說唐全傳》、 《說唐前傳》,六十八回。首乾隆元年(1736)如蓮居士序,嘉慶六年刊會文堂本封面署“鴛湖漁叟較訂”,圣德堂本序亦為“鴛湖漁叟書”,作者姓名與生平不詳。今原刊本已佚,存觀文書屋、崇德書院、咸裕堂、桐石山房、會文堂、暢心堂、藜照書屋、文林堂、文和堂、同文堂、本衙藏板、善成堂、維經堂、 以文堂、圣德堂、長慶堂、文奎堂、漁古山房、小酉山房、綠慎堂、大文堂等刊本,并有吉林人民出版社等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小說故事梗概:秦瓊出身將門,幼年喪父。成年后,任縣衙捕快都頭。公出,遇李淵蒙難,拔刀相救。因誤歸期,困于客店,只好當锏賣馬,因而結識綠林豪杰單雄信。攜其贈銀還鄉,涉嫌,又誤傷人命,被發配燕山。遇姑父羅藝,與表弟羅成交好,互授武藝。還鄉后因舊友王伯當而結識少華山齊國遠、李如珪。幾人同到長安觀燈,打死強搶民女的紈绔子弟,大鬧長安,得李靖之助逃歸。此時,楊廣謀害父兄篡位。抄斬反對他的伍建章滿門,并起兵征討鎮守南陽的建章子云召。云召敗于宇文成都。妻子投井,他攜幼子逃亡,投豪帥李子通,頗受重用。私鹽販程咬金與尤俊達結伙劫了王杠銀子。其幼年好友秦瓊恰恰受命緝捕此要犯,各路英雄皆來為秦母拜壽時,程當面自首,秦瓊便將捕批牌票燒掉,同眾英雄在賈柳店歃血結盟。程性情不改,二劫王杠,為楊林所擒。眾英雄劫牢獄,反山東,秦瓊三擋楊林,九戰魏文通,走馬取金堤。程咬金三斧取瓦崗,孤身探地穴,得黃龍袍,被推為義軍首領。徐茂公智退三路兵,計降邱瑞、裴元慶。為游江都,楊廣開河造殿,耗竭民力,因此引起各地的反抗,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會盟四明山,邀截楊廣。因李元霸護駕而功敗垂成。程咬金劫囚車,得李密,推為首領。瓦崗寨氣象一新,興兵殺上江都,捉拿昏君,楊廣死,又遍約各路英雄征討宇文化及。然而,李密性猜忌,先后逐去謀臣良將,使瓦崗軍人心離散,元氣大傷,被王世充乘虛攻破。秦王李世民愛才敬才、善于用才,瓦崗英雄除單雄信投王世充外,先后俱歸唐。于是滅劉武周、竇建德等多股武裝力量。最后,消滅強敵王世充。單雄信被擒不屈,也被殺。秦王功高勢強,受到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忌害。眾英雄因而受屈(其中,羅成屈死陣上),但終于扶助秦王,剪除建成、元吉等奸人,登極為帝。
小說出現于《隋唐演義》問世之后,對其情節與創作經驗多所承襲。故今人孫楷第以為《隋唐演義》 “一變而為說唐全傳,本褚書改作” (見《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是有道理的。但此書內容與風格更接近明代的《隋史遺文》也是事實。不過,比起“三實七虛”的《隋史遺文》,它又有很大發展。它具有更為濃厚的民間傳說的風味,帶有更多浪漫主義的想象, “比較典型地表現了歷史演義向英雄傳奇的演變”(見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小說中的英雄豪杰出身于不同的階級,有綠林好漢、城市貧民、捕快軍官,也有名門貴胄、朝廷官員、統兵將領。他們遭遇不同、性格各異,最后卻都殊途同歸地走上了反隋起義的道路,匯成“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這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那個動亂時代暴發起義的社會根源,同時也再現了起義的廣闊背景和浩大聲勢。小說對隋唐兩代統治階級的黑暗面都作了不加隱諱的揭露。痛斥了隋煬帝的豪奢荒淫,宇文氏的暴虐;也指斥了唐高祖的昏庸,李建成、李元吉的邪惡嫉忌。小說較為客觀地反映了隋末的政治黑暗和隋王朝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與其他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類似,此書也有一個“真命天子”——李世民,對他的擁護與否成為評價英雄的主要標準和一切英雄成敗的基本條件。小說按照這一標準和條件來衡量和描寫人物,自然不免偏頗。例如:對隋末早期起義的農民領袖王薄即忽略不敘,只列名“反王”表中;對瓦崗軍的創始人翟讓竟只字不提。這不能不削弱作品的歷史真實性。小說人物單雄信,因抗唐,至死不降,被貶之為性情褊狹,而給以悲劇結局。與之相反,小說中秦瓊、尉遲恭等人物卻因死心踏地投靠李世民,為之打天下,而得到作者極力贊頌,均給以封官進爵的喜劇結局。應該說,這樣寫,客觀上是在為統治階級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的罪行進行辯護。
在藝術上,小說與《隋史遺文》不同,改以秦瓊一人為中心為以瓦崗群雄為中心,筆底波瀾更為壯闊。作者吸取了民間傳說與以往作品的精華,以浪漫筆墨將鬧花燈、劫王杠、三斧取瓦崗、三鞭換兩锏等一系列傳奇故事大加渲染,織成錦緞,充滿了健康的戰斗氣息,散發著誘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滿懷熱情地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秦瓊的忠厚寬和、行俠仗義,程咬金的勇戇詼諧,尉遲恭的奮勇豪壯,羅成的少年英武,徐茂公的足智多謀,單雄信的豪爽暴躁、寧死不屈都是頗為動人的。這多是使用大筆描寫,粗線條勾勒,放手夸張而成;表現了民間文學粗獷的風格。缺點是有時夸張失據,流于荒誕;粗獷過分,流于粗陋。小說語言通俗生動,但不免時羼套話。
此書對后代戲劇、曲藝頗有影響。據此改編的戲劇很多。例如:京劇《美良川》、 《賈家樓》、 《程咬金招親》、 《羅成叫關》等。
上一篇:《說唐后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說岳全傳》簡介|鑒賞